-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平菇生料栽培实验报告 平菇生料栽培实验 一、概述 平菇在分类学上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我国已经发现的侧耳有30多种,进行栽培的主要有糙皮侧耳,紫孢侧耳,金顶侧耳,平菇等。 平菇肉质厚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的%,并且平菇还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成分。 二、目的 1、优化平菇的稻草培养基; 2、掌握食用菌生料栽培技术要领。 三、原理 培养基是为了微生物提供营养条件的有机/无机的合成基质,培养基的优化,是指通过改变培养基所含个成分的比例;对微生物进行梯度培养,根据生长状况选出最适合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四、器材原料及药品 小组器材:桶2个,菌袋和套环各20个,电子天平,托盘菇料及药品:稻草粉、石灰、石膏、米糠、克霉王 五、实验步骤 1、称料,配料:选择干燥,无霉变,无异味的秸秆粉盒米糠进行称量每组分得总量30斤, 按以下配方进行配制: 注:变量是稻草,米糠容易长霉菌 六、拌料 先将稻草粉和米糠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将克霉王、石灰、石膏、倒入水中搅拌均匀,并将混合液缓缓倒入稻草粉和米糠的混合物中,边倒边搅拌。最后,用手握料要用力,有水从指缝渗出而不滴落为宜。此时含水量月为50%~65%之间,切记加水时不宜过急,以防培养料含水量过高从而导致改变了配方。 七、装袋并接种 将拌好的培养料装入袋中,并压实。压实应特别小心,以防用力过大将袋子压破或用手指捅破。 要求:所压的料应内松外紧,便于菌生长,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并且上下松紧一致决不允许培养料中出现分层或有大量缝隙;每袋装料不超过2/3袋长。建议每袋料装3~5cm压一次料,每次压到边缘时,手扶袋,一手用大拇指侧向内压,切记不宜压得太紧,用手握装好的料有松(来自:写论文网:平菇生料栽培实验报告)散感,但不散开为宜。 接种:将装好的料用筷子打一个孔直到底部,在底部上一点也可以,然后将菌种均匀的洒在培养料上,接种量不可过多,只要大致覆盖住培养料即可,然后戴上套环,盖上盖子,做个标记。标记:会员在袋子上用标记笔写上:。。。。组+名字+日期系别、联系方式 技术部:殷杰 平菇生料栽培要点 一、栽培场所和栽培季节 平菇老产区,杂菌基数高,有“一年好、二年坏、三年就下马”之说。多年实践证明除了定期消毒每年更换场地是非常必要的。一般9月至次年春天均可栽培,此时温度较低,杂菌感染率低,而平菇菌丝在较低的温度下也可生长,这样达到即能发菌又能减少污染的目的。 二、原料及配方 1.玉米芯81%,麸子13%,石灰3%,1%过磷酸钙,石膏1%,糖1%,多菌灵%。 2.棉籽壳95%,石灰2%,石膏1%,1%过磷酸钙,糖1%。多菌灵%。 三、优质菌种 选用的优质菌种要求如下:纯度高,无杂菌感染;菌丝纯白。有光泽,生长均匀整齐,粗壮旺盛;含水量适中,与瓶(或袋)壁紧贴,无干缩、松散和积液现象:瓶装菌种菌龄30-35天,袋装菌种50天。 四、建堆拌料 拌料场地应防雨防晒,最好是水泥地面。人工拌料时。拌前几遍翻拌要快,要均匀。拌料力求达到“两均匀一充分”,即主料与辅料均匀、干湿均匀,料吸水充分。拌好的料含水量为60%-65%(用手握料手缝有水不下滴为宜),pH值9-10。注意多菌灵遇到石灰效果会降低。应与石灰分别加入。拌料后可闷料。气温15℃以下,闷料6-8小时,气温15℃以上,闷料4-6小时。将料堆翻堆一次后再装袋,否则易造成缺氧菌种萌发慢。 五、装袋接种 选用宽20厘米。长45厘米,厚5丝(毫米)的聚乙烯塑料袋,提前用缝纫机轧12行,每三行一组,共四组。塑料袋用前最好先系好一头。系时留厘米的头。装袋前将菌种瓶外壁用%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30分钟,将菌种掰成杏核大小,放入消毒的盒中。若菌种块过大,菌种易提前老化形成菌皮,影响菌棒质量。若菌块太小,菌丝损失严重,延长生长迟缓期。掰开的菌种要现掰现用。 播种量一般为干料重的15%-20%(即1000千克干料需要150-200千克菌种),不同培养基的菌种播种量有一定差别(木屑菌种20%,棉籽皮和玉米芯菌种15%,麦粒菌种10%)。一般 情况可四层播种。上下各一层。中间两层,投种比例为3:2:2:3,两头多,均匀分布,中间少,周边分布,将菌种装到微孔处。可采用分层或点播播种,一般可采用点播,这样可以避免菌种出现老化带。装袋时把木棒或竹棒放在袋中央。等装完袋后拔出。另外,菌袋两头可各放一层厚度1厘米的料。让菌种在适宜的湿度下迅速萌发吃料,起到一种保护层作用。 六、发菌管理 菌袋接种后,进行发菌管理。在此阶段主要注意温度和通风,具体措施如下。 1,严格控制料温。温度最好控制20℃左右,一般每隔5-7天倒垛一次,不但把菌棒上下里外换位,还要将每个菌棒的朝向换位。防止菌棒下面积水。室内温差不要太大。否则易产生冷凝水,引起菌袋污染。 2.保持适宜相对湿度和光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