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降E大调夜曲 夜曲在浪漫主义时期主要指一种钢琴短曲。具有歌唱性的旋律、精致的装饰音,轻柔的和弦等,营造或平静、或激动、或如梦如幻、或热情奔放的抒情、浪漫风格。肖邦丰富了夜曲的表现力。共创19首夜曲。 本曲是作者夜曲中最为明朗的一首。主题音调温存柔美,反复时在装饰音的伴随下,更为流动。主题共出现三次,其间穿插了两段对比不明显的乐段,略带沉思的抒情气氛,但每次都回到安宁流畅的主题。尾声是曲中抒情的高点,高音区出现热情的音调,最后结束在静谧的气氛中。 降B大调玛祖卡舞曲 玛祖卡”是波兰民间舞曲的名称,18世纪流行于欧洲各国。“玛祖卡”的音乐节奏为中速的三拍子,重音变化较多,以落在第二、三拍上较为常见,情绪活泼热烈。舞蹈表现为男女双人集体舞。 肖邦一生从未间断过玛祖卡舞曲的创作,以抒发思乡之情。这首作品是回旋曲式。主题旋律生动活泼,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匈牙利的李斯特 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六岁起学钢琴,十二岁以后卓越的钢琴琴艺享誉欧洲。相传贝多芬听了他的演奏后,非常赞赏他的天才。1848年起他常住维马,并定期回匈牙利。他创建了布达佩斯国立音乐院并任院长。 他主张标题音乐,首创了交响诗体裁,代表作有《塔索》《前奏曲》《匈牙利》《普罗米修斯》等十三部交响诗;十九首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交响曲《浮士德》;钢琴小品《爱之梦》等。 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明显的反映了对祖国、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强烈匈牙利民族特点和精神。李斯特极大的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充分发挥了钢琴的演奏技法和独奏音色,使钢琴不仅具有室内乐抒情小品的诗情画意,还具有交响性的宏伟气魄和辉煌效果。 交响诗:器乐曲体裁,一种具有描写性、抒情性或戏剧性的标题管弦乐曲。李斯特首创,属于标题音乐范畴。 《爱之梦》第三首 钢琴独奏曲。颇似肖邦夜曲风格。是李斯特为德国浪漫派诗人弗莱里格拉特的诗《爱吧!你可以爱得这样持久》所配的声乐曲谱。因此,这三首作品把重点放在旋律上,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原诗的理解。 第三首最有名,优雅的快板,降A大调,6/4拍。开头的甜美旋律贯穿整个乐曲,优美的分解和弦烘托出浪漫的气氛。 《钟》 是李斯特采用意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帕格尼尼《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钟声回旋曲”)的主题写成的一首钢琴幻想曲,用变奏的手法淋漓尽致的发挥了华丽的演奏技巧和钟声的效果。三段式。因各个段落多次变化反复而具有了变奏曲和回旋曲的特点。 ????????????????????????????????????????????????????????????????????????????????????????????????????????????????????????????????????????????????????????????????????????????????????????????????????????????????????????????????????????????? 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 李斯特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占有特殊地位。这些作品都以匈牙利人和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基础,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其中演奏最多的是第2、6、15首。 第二首运用匈牙利的民间舞曲“恰尔达什”写成。这种舞曲前半部称“拉苏”,速度缓慢,悲愁而充满激情,后半部称“弗里斯”,速度迅急,常用切分节奏。 (四)意大利歌剧 1.罗西尼(1792—1868) 罗西尼生于意大利的佩萨罗,成长在一个音乐家庭 1810-1829年是他创作的旺盛期,创作了一生所有的三十多部歌剧及其它作品。他的作品中交织着先进和消极两种倾向。一方面,为了迎合统治阶级的需要,罗西尼写了不少迎合宫廷贵族艺术趣味的歌剧而得到了上流社会的赏识。另一方面,他也有一些作品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积极的社会作用,其中最著名的是《赛维利亚理发师》和《威廉·退尔》这两部歌剧。从1829年直到去世,将近四十年,他的创作销声匿迹。 罗西尼的歌剧具有生活描写的生动性,人物性格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