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大屯溪中游中跟社区传统聚落跟民居建筑文档
淺談大屯溪中游中和社區傳統聚落與民居建築
江蔥
一、前言:
大屯山受到火山地形的影響,由東向西逐漸降低,整體形勢像扇狀,朝向海岸展開,在南北方位呈一山嶺一溪河之連續排列的獨特地形景觀。
大屯溪源自於大屯山,由北面的桶湖石階口與南方的湳空底的流水在三板橋匯集而成,自東向西流入海,從上游流經三芝鄉的三板橋、龜子山橋而到淡水鎮中和里、屯山里而注入台灣海峽。它灌溉了流域中的農業產品作物,同時也帶給當地居民豐富的生活與人文資源,(包涵三板橋、龜子山、店子、溪底、草埔尾、小忠寮、番社前、石頭厝、六塊厝…等區域)(圖一)。
二、傳統聚落:
(一)聚落的分佈與佈局
依據一般分析研究,將台灣的聚落大略分為集村(compact settlement)和散村(dispersed settlement),李乾朗(民77)並指出北部多散村,南部多集村,還提到水的泉源原始景觀與漢人開墾及防禦,都是影響聚落分佈的因素。台灣的聚落型態分佈非常複雜,特殊情況也很多。
草埔尾、小中寮、番社前,這溪些地區在漢人入墾之前,先住民在此就已經有了聚落,可惜這些聚落現在都不存在,在漢人的聚落中,大都著重向
陽背風的地勢,水源充沛,附近地形比較能便利於農業耕作。本地區大多數的聚落都是散村和獨立家屋。
台灣古代聚落的佈局,大約有兩種主要類型:一種是以街屋的單位所組成的,很多的街屋都並行排列面臨同一條街道。每一間房屋均具有居住和商業的功能。日後如果條件足夠,將可能就逐漸地發展成為城市。另一種是以合院住宅所組成的聚落,房屋不是面臨一條街道,有的更沒有主要的街道。本地區的聚落是屬於山坡地形的農村住宅,居民也大都以農為業,這種聚落的佈局主要是適應地形而建築。
圖二:以「亂石砌」堆砌的梯田本地區所產的安山岩、沉積岩,早期開墾者都用來堆砌梯田及坡崁或堆建檔土牆、護坡…等﹝圖二﹞。同時也以這些石材取用來砌建住宅的材料。
圖二:以「亂石砌」堆砌的梯田
圖三:大樹下的土地公廟
圖三:大樹下的土地公廟﹝攝於草埔尾﹞
「圖四」大樹下的土地公廟(五福宮)「圖五」溪邊的土地公廟本區的聚落都不大,而且分散居住,居民的信仰只有在大屯溪的山邊大樹下﹝圖三、圖四﹞或田邊、溪旁﹝圖五﹞建有數處土地公廟及有應公廟,而沒有大的寺廟,近年來隔壁村落--屯山里番社前建有一座保安堂,這座廟便成為附近居民的信仰中心。
「圖四」大樹下的土地公廟(五福宮)
「圖五」溪邊的土地公廟
(二)中和社區的簡介
(圖六)李家製茶、碾米廠中和社區位於大屯溪中游河畔的一處聚落,在草埔尾崙與番仔崙之間的地帶地勢較低而平坦,民居大都建築在平地與向陽坡上座北朝南或座東向西,這樣受到天然屏障阻隔東北季風,並享有充分的日照。
(圖六)李家製茶、碾米廠
(圖七)李家引用大屯溪水利早期居民大多以種植稻田、蕃薯、茶葉為主本地在六、七十年前李姓、潘姓陸續興建兩處製茶工廠並兼輾米工人,舊宅現仍存在(圖六),其主要動力都是引用大屯溪築圳導入之水利(圖七),目前這兩座建築物已廢棄不用。山坡地所種的樹林主要以相思樹為主,相思樹苗種植六、七年之後便賣出給商人砍伐,裁成枕木或燒成木炭(在山邊築有炭窯就地燒成木炭,再往外地販賣)載運往外地販售。近代社會經濟結構的改變,人口逐漸外流,目前居民約有180戶人家,以李、鄭、林等姓氏家族較多,大多為務農,部分農田也辦理休耕、時植蔬菜為主。
(圖七)李家引用大屯溪水利
三、傳統建築:
(圖八)李家祖宅三合院
(圖八)李家祖宅三合院
(一)平面類型
在傳統民居室內的格局與空間,都顯示出居住的家人,反應他們的生活方式,正表達出家庭倫理尊卑的次序在平面佈局上,房子中央的是代表位尊,離中央遠的房間,就是表示位卑;在屋宇的高度方面,位尊的空間較高也比較寬敞些,在材料施工與裝飾方面,也都比較講究;位卑就比較低矮逐漸而下,這便是主從分明、高矮有別、尊卑有序。在傳統民居的外觀也可顯示出傳統的社會階層型態(圖八)。
(二)形式
(圖九)李宅水車堵裝飾
(圖九)李宅水車堵裝飾
本區域內的傳統民居,形式承繼台灣北部的民居傳統建築,因為材料與匠派的影響,更是形塑了自己不同的風格。從材料以及構造上看,像是觀音山石和大屯山地區的安山石。多利用做為牆基或圍牆。由於石材充沛,本區大多使用用本地產的石料。
(圖十)潘宅水車堵裝飾本地區多雨潮溼,民居屋簷多善用所謂「火庫起」的出簷構造。從牆上逐層以磚頭砌出牆面,呈階梯狀,像線腳裝飾。這種火庫之作法,能有效防止雨水滲入屋簷,台北地區的民居廣為使用。它亦成為本地區之明顯的風格之一。正面屋簷之下砌火庫,並且以磚頭砌出「水車堵」(圖九、十),水車堵是一種包括上下線腳與裝飾帶的構造。基於台北地區磚匠之傳統技巧,水車堵的砌法也逐漸匯成一種相近的風格,即以磚塊作花式砌,或作成通氣窗,使屋簷之下能有一道明顯的裝飾帶,並兼有防水與通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