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在加拿大的一些科研经历
——谨以此文纪念Bob Collin教授 文舸一
Robert? E.? Collin 教授已经去世几个月了。我是从伊琳诺工学院(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教授Thomas T. Y. Wong处得知他逝世的消息的。就在去年下半年,我还与他有电邮往来。听到这一噩耗之后,内心深感惋惜与悲痛,久久难以平静!我过去十余年的科研工作经历与 Collin 教授有很大的关系。现将部分经历过程写出来,以纪念这位国际应用电磁学领域的杰出先驱。Collin教授生前是俄亥俄州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的荣休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公认的应用电磁学奠基人;因病不幸于2010年11月
我们这代人是从学习 Collin 的经典著作 《导波场论》一书开始知道他的[1]。二十九年前,我考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波专业的八二级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微波专家吴万春教授和吴鸿适教授。第一学期的专业必修课程设有―导波场论,用的教材就是 Collin 教授 1960 年版的―导波场论中译本(侯元庆译)以及 R. Mittra和S.W. Lee合著的―导波理论中的解析方法[2]。这门课程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各种典型波导结构及其不连续性分析的解析技巧;用到的数学工具颇多,涉及到经典数学的各个领域。作为刚入学的研究生,学起来非常吃力。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门课程的期末考试。主讲老师出了三道考题,实行开卷考试(即可以带参考书入考场)。我们从上午 8点一直考到下午 3
凡是读过 Collin 教授书的人,对他在学术上的造诣和严谨都是十分佩服的。除“导波场论”外,他还有另外两部经典著作:“微波工程基础”和“天线与无线电波传播”[3,4]。这三部著作在电磁工程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从事应用电磁学研究的必读书籍。国内外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的研究生大多采用它们作为教材或参考书。没有读过这些书的人是很难胜任今后相关领域工作的。在攻读学位期间,我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 Collin 的著作,为今后的科研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这段时间与 Collin 教授有过一次通信来往。1987 年 9月博士毕业后,先后在东南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做博士后,得到著名微波专家章文勋教授,李嗣范教授和我国微波技术奠基人林为干院士的关心和指导。在两次博士后流动期间,大部分时间用来研读近代数学和物理学经典著作。1992 年 6月应邀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教授 K. K. Mei(梅冠香教授)处访问,从事吸收边界条件的研究。访问即将结束时,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刘盛纲院士写信要我回校参加破格教授答辩。我提前一个月结束了访问,于 1993 年 5 月初匆匆赶回学校。到校的第二天便参加答辩并顺利通过,之后留校工作。1998 年3月到加拿大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W. P. Huang(黄卫平教授)的课题组做了三个月的客座教授,从事光纤传输算法研究。1998年8月再次赴加拿大,在黑霉手机制造商 Research In Motion(RIM)从事手持终端天线设计工作,一做便是近十年。刚进公司的头三个月,完成了论文―理想天线的福斯特定理和辐射 Q[5]。写这篇论文的原因还要从 Collin 教授的一篇文章谈起。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微波天线界的老前辈对天线的 Q 值进行过激烈的讨论。Collin 在 1967 年题为―储能 Q 与平面口径天线的频率灵敏度的论文中写道[6]:It is well known (Foster‘s reactance theorem) that for a pure reactive network the frequency derivative of the input reactance or susceptance is proportional to the total average stored magnetic and electric energy. However; this is generally not true for an arbitrary reactive network terminated in a resistive load. Hence, one should not expect to be able to prove that such a result is universally true for antennas. Indeed, the slope of the input reactance of an ant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江苏省徐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七年级历史【试卷+答案】.docx VIP
- 二十届四中全会测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VIP
- CTT4000现场培训解读.ppt VIP
- 第二节_图形推理.ppt VIP
- 2025 年秋新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
- Unit 5 The colourful world第1课时Part A Let’s talk 课件 2025人教pep英语三年级上册.ppt
- 普通化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 计算机网络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商丘工学院.docx VIP
- 3.2营造清朗空间 教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doc VIP
- 期末学情评估卷(含答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