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体制转折是岩石圈尺度的行为.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 卷第 期 地 质 通 报 5678./ +6980123 ./ 0123 , 年 月 !#$#!%’$ ()$$*%+ #, -%+’ #:;8 .334 .334 23 构造体制转折是岩石圈尺度的行为 , 2 . / 2 邵济安 ,张履桥 ,牟保磊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研究院,北京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 2C 233F2 .C 2333.0 /C 内蒙古自治区矿产实验研究所,内蒙古 呼和浩特 3233.3 ) 摘要:试将华北中生代的构造 岩浆演化划分为 个阶段:早中生代岩石圈结构的深部调整和底侵作用;中晚侏罗世 G / 的断块差异隆升和火山喷发;早白垩世的地壳伸展和岩石圈减薄。据此说明构造体制转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其动 力来源应与岩石圈地幔乃至软流圈的运动相联系。因此,转折的过程应从深部开始,不同深度的响应必然有一个滞 后效应。构造体制转折的标志也应是多方面的,其构造格局的转化是首位的,而且应从全球角度探讨它们的背景。 关键词:构造体制转折;华北;中生代;断块构造 中图分类号: I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H?4. 84 ’ 2@F2G.??. .334 30123G30F/G3F 目前,关于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的问题引起 裂谷沉积的出现,早侏罗世南大西洋的最早打开并持续向北 拓展,太平洋板块保留了 A2B 不同学科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活跃的跨 2?@ =扩张增生的板条 ,而地球磁 越学科的学术讨论。无疑,这对立足中国实际,深化本土问题 场研究揭示.331233 =存在的全球低磁场古强度,表明这一 的认识是十分重要的。在各抒己见的热烈讨论中,一个焦点 大的格局变化与深部软流圈的变革有关A.B 。这一时期的变化 问题是构造体制转折的标志和转折的时间。笔者结合华北中 同样在亚洲的构造演化中也留下了重要的记录:中国早中生 生代演化过程,拟就以下观点参与这场有意义的讨论:构造 代初随着古亚洲域陆间洋盆闭合及众多陆块拼合,作为一个 体制转折,首先要在格局上(包括主构造线方向)显现出新生 统一大陆,面临太平洋,开始了新的演化。以华北为例,早中 性,哪怕是微弱的,而伸展与挤压变形的表现不是最主要的 生代,确切地说,从晚三叠世开始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尽管它 标志,它们可以交替或同时出现在不同深度上。构造体制转 们表现是微弱的,却是不容忽视的,应该将其看做是构造体 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其动力来源应该与岩石圈地幔乃至软 制转折的开始,也是对上述全球性事件的响应。 流圈的运动相联系。因此,转折的过程应从深部开始,不同深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