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三章 教育制度.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教育名言 学校,人才之本也。 ——颜元 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 ——梁启超 行政制度在教育上也有特别意义,因为每一个学生,没有地位与位置的差别,都必须习惯于参加这种制度,使他可以成为社会中一般有用的人。 ——赫尔巴特 第四章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具体而集中的体现。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落实,而且还影响到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了解和研究教育制度有利于对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解,有利于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的把握。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完善的过程。它是在学校教育产生以后出现的,是学校教育系列化、制度化的必然产物。教育制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系统的总称。它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二是教育的管理机构系统。在教育制度的形成过程中,最先形成与完善起来的是学校教育系统,因而,最初的教育制度就是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所谓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随着教育的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不断完善与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一个较为复杂而庞大的体系。若按教育对象年龄阶段划分,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机构;若按教育场所划分,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若按办学主体划分,包括公办、民办、公助民办、企事业办等教育机构;若按受教育时间划分,包括全日制、半日制、业余教育等。但必须明确,在施教机构系统中是以学校教育机构为主体的,所以研究教育制度往往主要是研究学校教育制度。 二、教育制度的意义 科学而完备的教育制度不仅对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贯彻、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而且对青少年身心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素质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育制度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它离不开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和思想文化的制约和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变了,生产力水平提高或倒退了,教育制度或迟或早地也要发生变化,同时,它还受到人的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反之,一定的教育制度又促进或阻碍着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及人的身心的健康发展。我国要实现现代化,要提高国民素质,当然离不开先进的教育制度。所以,我们学习和探讨教育制度,探讨它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等,这对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以便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制度 一、我国教育制度的沿革 (一)我国古代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学制发端于古代,形成于近代,日益完善于现代。《礼记》中提及的“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蔗老于下庠”,就是古代中国原始社会末期最初的学校教育。我国夏、商、周时的校、序、庠,在当时既是施政的地方,也是施教的场所。《学记》上还明确记载了:“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里涉及了修业年限,以及不同年限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国家哀微,私学兴起,养士风糜。秦焚书坑儒,以吏为师,学校衰亡。汉朝国学复兴,有太学、鸿都门学、四姓小侯学,地方则有郡国学、小学——“庠”、“序”;私学有书馆。南朝设学校为馆,有儒学馆、史学馆、文学馆、玄学馆,开我国专科学校之端。唐代中央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崇文馆、弘文馆、律学、书学、算学。前五者属大学性质,后三者为专科性质。地方有府学、州学、县学、镇学。这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系统。官学分中央和地方两级,同时还有私学并存,这些教育机关主要是进行读、写、算的教育,以及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教育。其入学条件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如国子学,收文武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入学;四门学,收文武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入学;而崇文馆和弘文馆专收皇帝、皇后的近亲及宰相大臣的儿子。以后封建社会各朝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基本上都沿袭唐制。而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技术教育仍然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通过师徒传递来进行的。 2、人才选拔制度 它是教育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选拔人才的标准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学校培养的目标,并左右着学校教育的内容。如汉代实行的选士制度,是由郡国察举,“举贤良方正”。京畿选送博士弟子入太学叫“贤良方正”;地方选取名士,经策问录用,叫“孝廉秀才”。此为开选送学生之始。到了三国时期,士族制度形成,魏国政权的确立有赖于同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