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浙美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美术下册红色记忆_.pptVIP

义务教育浙美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美术下册红色记忆_.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义务教育浙美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美术下册红色记忆_.ppt

红色记忆 虎门销烟(浮雕) 1953—1958 曾竹韶 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浮雕) 1953—1958 刘开渠 刘开渠(1904.10-1993.6),原名刘大田。萧县刘窑村人。刘开渠是中国现代雕塑大师,杰出的艺术教育家。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等职。 作品表现了解放军横渡长江,登上长江南岸的瞬间,表现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观场面。 作品中人物多而不乱,布局很有次序和节奏感,众多的人物表现统一中有变化,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表现出千军万马的宏大场面,十分生动地表现了中国革命中的重要画面 。 曾竹韶(1908-2012 ),福建厦门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参加筹备中国革命博物馆,并任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首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顾问。 曾竹韶的代表作《虎门销烟》,是纪念碑碑座十块大型浮雕的第一块,表现了1839年广东虎门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原作200厘米×492厘米,其设计和塑造手法是现实主义的,吸收和运用了中国传统雕刻技法,表现风格注重了民族的欣赏习惯,具有整体洗练、刻画细腻、质朴清新的特点 。 启航(油画) 2009 何红舟 黄发祥 占领总统府(油画) 1977 陈逸飞 魏景山 开国大典(油画) 1952 董希文 《开国大典》是中国画家董希文于1953年完成的著名油画,描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刻,为董氏最著名的代表作。2011年6月,为庆祝建党90周年,油画真迹首度向公众开放。目前该作品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占领总统府》(又名《蒋家王朝的覆灭》)是陈逸飞与魏景山合作创作于1977年,堪称陈逸飞最经典之作,也是其留名于美术史的力作。表现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升上红旗的场面,标志着蒋家王朝的灭亡,新中国的开始。作品场面壮观,气势恢弘。即使今天看来,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启航】这幅油画是何红舟、黄发祥两位老师作品。主题为中共“一大”南湖会议。该作品表现的是代表们陆续登船的历史瞬间。画中的代表或正在登船,或已经开始热烈讨论,或回首远望,或执手寒暄……摇着小船送代表的船工则在警惕地观察四周的情况,12位代表的表情和动作各有不同,“参加南湖会议的人中,每个人物的身份角色不一样,后来走的路也不同。”作者之一、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何红舟表示,创作的关键是把握好画中人的神情气质和在画中的位置,该作品吸收了西方古典绘画的营养,包括构图和气氛的营造等,乌云满布的天空和涌起的波浪烘托出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高大的游船和撑起的竹竿则点出了“启航”的主题。 支柱(版画) 1984 张怀江 艰苦岁月(雕塑) 1956 潘鹤 在《支柱》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画面迸发出的深沉、坚韧、激昂的精神力量,这“无形的支柱”与“澎湃的激流”,也许正是作者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 《艰苦岁月》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作品。它以动人的形象,体现了最能在观者心灵中激起共鸣的主题。如今《艰苦岁月》已成为各种中小学美术欣赏教材及百年美术必收录的作品之一。作品原件现存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这一作品是潘鹤受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委托,为建军30周年美术展而做,当时的主旨是要表现第四野战军解放海南的情景。潘鹤舍弃了浅白地表现战争胜利场面的思路,他采访了曾任海南游击队司令员的冯白驹,决定从艰苦场面来表现。结果草稿因为“没有表现革命高潮和胜利”而被否决了。不服输的潘鹤坚持了自己的思路,最终形成了一个老战士和小战士的形象构思。 太行铁壁(中国画) 1984 王迎春 杨力舟 狼牙山五壮士(油画) 1959 詹建俊 《太行铁壁》(1984年)一画突现了一种纪念碑式的空间结构。这是一组由将军和农民战士组成的群像。人物的块面结构与山石崖壁的直线形式相呼应,如同岩壁上镌刻的浮雕,既从背景中突现,也和背景浑然一体。互相烘托,层次分明,主从关系清楚。造成视觉感觉是,人物和背景的关系不是呈线性流动的节奏,不以方向的变动来显示时间和光影的变化。观众的视线不是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变动流转,而是从中心开始呈放射状的观看。它让观者在重复和回顾中增强对事物整体感的把握和感情认同。画面形成的观看顺序,是按照设定的主从结构关系来安排的。如画家用陡岩峭壁的主从关系来安排画中人群身份的结构关系,画面中间部位是将军与手抱小孩的老农成一组结构,如主峰一样巍然挺立,象征人民、军队、领袖组成的国家和军队的胜利基础。而在他们左边是由老人和女性人物组成的群体,就像烘托主峰的侧峰;在左侧下方由两位年轻女性组成的突兀峭拔的岩石,像尖刀般锋利而直指前方。艺术家借助一座山峰的结构来表达恒久稳定的物体中心观念。中心部位的突出,造成纪念碑式的视觉效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