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新农村建设成果汇报.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漳州新农村建设成果汇报   中共漳州市委漳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漳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的通知   漳委发〔XX〕19号   各县党委、政府,市直各单位,漳州、常山开发区:   现将《漳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漳州市委   漳州市人民政府   XX年12月29日   漳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   本规划立足我市“三农”发展现状,着眼“三农”发展全局,明确今后五年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发展布局和保障措施,为全面加快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指导。   一、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机遇与挑战   发展基础   1、自然生态条件优越,特色农业发展较快。我市地处福建省最南端,辖八县一市两区,113个乡,53个国营农林场,总人口万人;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万亩、山地1238万亩,海岸线长达680公里,可利用的浅海滩涂、内陆水域12万公顷。福建第二大河九龙江贯穿全境,地形依山面海,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素有“鱼米花果之乡”的美称,芦柑、芦笋、水仙花、蘑菇、蔬菜和麻笋等特色产品享誉海内外。面对台湾,邻近港、澳,介于厦门、汕头两大经济特区之间,具有发展外向型农业的良好条件。1994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将我市列为国家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多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日益巩固和发展,全市水产、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畜牧等农产品特色优势显现、规模不断扩大。   2、漳台农业合作成绩显著,科技创新步伐加快。近年来,我市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组织实施了165项农业科技与农村星火计划项目,投入科技经费1430万元,开发、示范、推广星火技术50多项,新品种60多个,取得了一批科技开发成果,扶持发展40多家国家、省、市级科技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植涉农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认定涉农市重点民营科技企业17家,建立农业企业技术创新中心4个,培育了东山鲍鱼、诏安青梅、云霄枇杷、南靖嘉田木耳、平和蜜柚、华安仙都铁观音等特色产业,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全市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在现代农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中,我市抓住国家扩大两岸农产品贸易、加强两岸农业合作的契机,充分发挥漳台地缘相近、农业生态环境相似的优势,提升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建设层次,规划并启动建设台湾农民创业园,成功举办台湾名优水果展示展销会,构建两岸农产品物流通道,促进漳台农业合作向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发展。全市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890个,合   同利用台资额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亿美元。先后引进台湾农业良种1600多种,其中大面积推广上百种,推广面积上百万亩;引进台湾农业加工设备近4000台,吸收先进的农业种养加工技术600多项。   3、农业产业化经营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初具雏形。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市农村经济在“国家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的带动下,初步形成了农科教、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新体系。“十五”期间,我市各级政府通过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加工业几乎涉及所有的农业产业,主要农产品加工率及二次以上的深加工比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已建成水产、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畜牧、保鲜、包装、流通等10大产业。XX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过2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业产值达120亿元。同时,全市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了以“4142”基地为重点的“绿色行动计划”,建成产业化生产基地107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50万亩、绿色食品基地40万亩。到XX年,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1302个,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省厅级龙头企业40家,市级龙头企业105家。目前,天福集团、紫山集团、厨师食品集团、东方食品等4家龙头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实力和带动力更强,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日趋紧密。已拓展出种养、收购、加工、制造、包装、运输、出口一条龙产业链,形成了各具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群,现代农业雏形初步显现。   4、农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农业布局更加合理。近年来,我市认真实施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年千里农村路网”工程,建成农村水泥路近3000公里,受益人口200万人以上,五大防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生物防御体系建设成果明显,全市现有林地面积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全市680公里海岸线防护林带基本合拢,“带、网、片”相结合的沿海绿色屏障基本形成。工程防洪体系建设步伐加快,九龙江防洪堤84公里重点堤段防洪标准已提高到20—   100年一遇。全市现有水库总库

文档评论(0)

dajia1q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