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合并机会性感染.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共识易览:炎症性肠病合并机会性感染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IBD学组组织专家讨论制订《炎症性肠病合并机会性感染专家 共识意见》,该共识意见分为IBD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EB病毒(EBV)感染、病毒 性肝炎、细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和疫苗等方面内容,共 33个指标。 一、 IBD合并CMV感染 1.IBD患者CMV血清IgG抗体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者,溃疡性结肠炎(UC)合并 CMV结肠炎者多于克罗恩病(CD)。 2.重度UC出现糖皮质激素抵抗者建议临床除外CMV活动性感染。 3.CMV IgM抗体阳性和(或)CMV pp65抗原血症(每150 000个白细胞中CMV阳性细 胞数≥1)和(或)血浆CMV DNA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阳性,提示CMV活动性感 染。 4.CMV结肠炎的诊断金标准是结肠黏膜组织HE染色阳性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阳 性,和(或)结肠黏膜组织CMV DNA qPCR阳性。 5.若外周血CMV DNA qPCR检测阳性1 200拷贝/mL者可考虑行抗病毒治疗。 6.结肠镜检查发现特殊内镜表现可提示CMV结肠炎,应常规行活组织检查并进行鉴 别诊断。 7.发生糖皮质激素抵抗的重度UC患者若合并CMV结肠炎,建议及时给予抗病毒治 疗。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是否停药需权衡利弊,可酌情减停。 8.IBD合并CMV结肠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疗程建议为3~6周。 (注:治疗的主要药物是更昔洛韦(ganciclovir)和膦甲酸钠(foscarnet sodium)。其中更昔洛韦用 法为5 mg/kg (2次/d)静脉滴注,疗程一般不少于3周。缬更昔洛韦(valganciclovir)是更昔洛韦的前体药 物,口服生物利用度较好,吸收后经磷酸化变为三磷酸更昔洛韦,其疗效和更昔洛韦相当,常规剂量为 900 mg (2次/d),可作为口服维持治疗。膦甲酸钠的疗效与更昔洛韦相当,用法为180 mg?kg-1?d-1静 脉滴注,分2~3次给药,疗程一般不少于3周。) 二、 IBD合并EBV感染 1.IBD患者在使用免疫抑制剂过程中出现活动性EBV感染,建议权衡利弊,争取停用 免疫抑制剂。 2.IBD患者出现EBV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应与血液科医师共同诊治。 三、 IBD合并病毒性肝炎 1.所有IBD患者均应筛查HBsAg、抗-HBs、抗-HBc,并对HBsAg阳性、抗-HBc阳性 者进一步筛查HBeAg、抗-HBe和HBV DNA。 2.拟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HBsAg阳性的IBD患者,不论HBV DNA水平,均需预防 性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应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前1~2 周开始,持续至免疫抑制治疗停止后至少12个月。 3.HCV不是免疫抑制治疗的绝对禁忌证,但可能增加HCV再次活动风险,故需密切 监测。 4.抗HCV治疗的常用药物IFN是否会加重IBD病情尚不肯定,需要充分考虑抗HCV治 疗加重IBD病情的风险性,以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推荐直接抗病毒药物(DAA)进行抗HCV 治疗。 (注:目前我国主要的抗HCV方案为PR方案,即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 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 疗。在无禁忌证的前提下,该方案适用于HCV所有基因型。) 四、 IBD合并细菌感染 1.IBD患者合并活动性细菌感染时,视情况考虑减停免疫抑制剂,并应用敏感抗生素 治疗。 2.IBD是难辨梭状芽孢杆菌( C.diff )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3.手卫生防护是防止C.diff 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 4.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IBD患者,病情复发和治疗效果不佳时,推荐进 行C.diff 检查。 5.C.diff 检测可以通过ELISA法、细菌培养、毒素检测和核苷酸扩增技术(NAT)等检 测脱氢酶抗原、毒素A/B。 6.IBD患者合并感染C.diff 的治疗,参考非IBD患者C.diff 的治疗,可选用甲硝唑和万 古霉素。对于严重C.diff 感染者,万古霉素疗效优于甲硝唑,建议作为首选。 (注:甲硝唑是C.diff 感染的首选治疗,包括复发感染。甲硝唑的用量一般为口服200~250 mg (4次/d)或400~500 mg (3次/d),疗程为10~14 d。万古霉素可用于治疗复发型C.diff 感染或甲硝唑治 疗无效的C.diff 感染。对于急性C.diff 感染,建议万古霉素每6 h口服125 mg治疗。为预防C.diff 感染复 发,建议万古霉素逐渐减量或间断用药,具体用法为每3 d口服125~500 mg,持续2~3周。其他抗生 素如硝唑尼特、利福昔明等,主要用于复发型C.diff 感染。替加环素静脉给药对于严重、复杂、复发型 C.diff 感染有效。) 7.对

文档评论(0)

周全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