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轴向扩散模型的建立 设管横截面积为A?,在管内轴向位置Z处截取微元长度dZ,作物料衡算。 轴向扩散模型物料衡算示意图 c dz L u c0 u u u 5.5 非理想流动现象 停留时间分布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实际反应器偏离理想流动的原因有: (1) 滞留区(死区)的存在: 定义:滞流区是指反应器中流体流动慢至几乎不流动的 区域,故也叫死区 特征: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θ)曲线拖尾很长,对连续釜式反应器,若有滞留区会造成E(0)1 平均停留时间 位置:滞流区主要产生于设备的死角中 1. 滞流区的存在 2 - 1 - 0.4 0.8 1.2 1.6 2.0 0 E (θ) θ o θ E (θ) 1 - 固定床反应器的实测E(θ)曲线 E(θ)出现严重拖尾 理想: 有滞流区的釜式反应器的E(θ) θ=0时,E(θ)1 理想: θ=0时, E(θ)=1 E(θ)=δ(θ-1) 2. 存在沟流与短路 沟流:固定床、填料塔以及滴溜床反应器中,由于催化剂颗粒或填料装填不均匀,从而造成一个低阻力通道,使得一部分流体快速从此通道流过而形成 短路:流体在设备内的停留时间极短 特征: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θ)曲线存在双峰 平均停留时间 小于VR/V0 2. 存在沟流与短路 (a) (b) 沟流与短路时的E(θ)曲线 (a)沟流,(b)短路 t E (t) t E (t) 3. 循环流 在实际的釜式反应器、鼓泡塔和流化床反应器中 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流体循环运动 特征: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θ)曲线存在多峰 t E (t) 存在循环流时的E(t)曲线 4. 流体流速分布不均匀 若流体在反应器内呈层流流动,其与活塞流的偏离十分明显。层流流速分布呈抛物线状,可由径向抛物线分布导出层流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 特征: E(θ)=0,θ0.5 E(θ)=1/(2θ2),θ≥0.5 0.2 0.4 0.6 0.8 1.0 1.2 1.4 O E(θ) θ 层流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5. 扩散 由于分子扩散及涡流扩散的存在而造成了流体微元间的混合,使停留时间分布偏离理想流动状况 实际反应器中可能存在其中几种。利用RTD诊断反应器内流动状况 5.6 非理想流动模型 测算非理想反应器的转化率及收率,需要对其流动状况建立适宜的流动模型。 建模的依据:该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应用的技巧:对理想流动模型进行修正,或将理想流动模型与滞留区、沟流和短路等作不同的组合。 计算方法: Step1: 测量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 Step2: 建立适宜的流动模型—依据RTD曲线 Step3: 确定模型参数—通过实测RTD数据 Step4: 计算转化率和收率—通过流动模型和反应动力学数据 一、离析流模型 (没有模型参数) 假定:反应器内的流体粒子之间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物质交换,那么流体粒子就像一个有边界的个体,从反应器的进口向出口运动,这样的流动叫做离析流。 特点:由于每个流体粒子与其周围不发生任何关系,就像一个间歇反应器一样进行反应,其反应程度只取决于该粒子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 引例:实际反应器中诸多微粒具有独立身份,每个流体微元可以想象为一个小的间歇反应器,也可以想象为实际反应器由不同长度管式反应器并联组成。 入口 出口 应为各并联反应器转化率的积分平均。 一、离析流模型 一、离析流模型 设反应器进口的流体中反应物A的浓度为CAO 反应时间t时浓度为CA(t)。 停留时间在 t 到t+dt间的流体粒子所占的分率为E(t)dt 这部分流体对反应器出口流体中A浓度 的贡献为C(t)E(t)dt,将所有这些贡献加和即得到反应器出口处A的平均浓度 : 只要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和反应速率方程已知,便可预测反应器所能达到的转化率。 根据转化率的定义,式(5.38)可改写成: 所以 (5.3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