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课件第十一章 课程评价.ppt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课件第十一章 课程评价.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 课程评价 什么是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目的 课程评价的起源与发展 课程评价的取向 课程评价的模式 课程评价的过程 什么是课程评价 理解评价 一是将评价定义为“与活动目标或方案的一致性程度” 二是将评价界定为“对事件、事物或活动的价值追求” 三是将评价定义为“是否选择某一目标或方案而进行的信息搜集过程” 从本质上讲,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所有这些定义实质上把评价视为一个确认和收集信息,以帮助决策者创建和传递课程选择多种多样的行动路线的过程 (1)评价涉及价值判断;(2)评价可以具有不同的目的(明显的或隐藏的) 课程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系统调查、收集数据资料,对学校课程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以此来决定是否接受、改进或排除某课程或特定教科书的过程 课程评价的目的 改进课程 改进教学 课程评价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评价在20世纪初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以来,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㈠测验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强调以量化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如知识的记忆)进行测量;主要集中考察学生对事实性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主要的代表模式是桑代克的“试误模式” 核心思想: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测量。 20世纪20年代,测验从准则参照测验转向常模参照测验。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半以上的地方都有某种形式的州级测验,这个时期的测量与评价被认为近乎是同义的 ㈡目标取向评价阶段(20世纪30—70年代) 目标取向的评价是把评价视为将教学结果和预定目标相对照的过程。预定目标是评价的唯一标准。 其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它忽略了过程本身的价值,把人客体化、简单化了。 代表模式是泰勒的行为目标模式和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模式 核心思想: 教育是使行为方式发生变化和改变的过程,这种改变就是目标。 评价就是看这些目标实际上达到了什么程度。 ㈢过程取向评价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 强调把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的范围,强调评价者与具体评价情境的交互作用,主张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不论是否与预定目标的相符合,都应当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但对人的主体性的肯定不够彻底。 代表模式是CIPP模式 ㈣主体取向评价阶段(20世纪末) 主体取向的评价认为课程与教学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意义的过程。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但这种价值是多元的。在评价情境中,不论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 代表模式:反思性教学评价模式 课程评价的取向 科学主义取向与人文主义取向 内部评价与结果评价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课程评价的模式 1. 行为目标模式(behavioral object mode) 背景 以目标作为评价活动核心和依据的模式(第一个评价模式) 泰勒(P.W.Tyler)提出并创立,故称“泰勒模式(Tyler Mode)” 20世纪30年代期间教育测验运动不能测量出“人”的全部 把所要评价的内容分成具体可见的、可操作的学生行为目标,在评价中可以围绕这些目标进行观测和测定; 同时,Tyler强调对学习和教育结果进行测量、统计 1. 行为目标模式(behavioral object mode) 模式的一般步骤 确定教育活动的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 根据行为和内容对每一个目标加工定义,将目标适当分类并用行为化的语言描述具体目标 确定应用目标的情景,即建立可以展示目标已达到的情境 设计给出应用目标情景的途径,比较好地激发学生做出一达到目标的反应 设计和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 收集并分析学生行为表现的资料 把已收集的资料与所确定的行为目标进行比较 对该模式的评价 优点: 扩大了评价的范围 提高了评价的功效 评价结构上的严谨性特点 缺点: 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 评价技术上的限制 评价体系上的不完整 2. CIPP模式(CIPP Mode) 背景 1956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美国教育改革运动席卷而来 巨额资金投入教育,其效用如何引起人们的关注 D.L.Stufflebeam提出:评价不应当限于确定目标的达到程度,而应是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 1966年,Stufflebeam提出了CIPP模式 CIPP是: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成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四种评价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缩写 模式实施的一般步骤 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即为CIPP模式的四个步骤 背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