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本章要目 第一节? 章回小说的产生及其形式特点 第二节? 《三国演义》的成书、版本及其作者 第三节?《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容与题旨 第四节?《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第五节 《三国志演义》的影响 第一节? 章回小说产生及其形式特点 章回、章节、回次 章节是文章的单元,表示文章的空间长度 回次表示演说的时间频率,评话艺人说一次又称一回。 “回次”的本义:一定量空间长度的文字在一个时间长度说完。 章回小说的每一回,即为小说情节链条中相对集中完整又能引起下文的情节片断。 “演义”的本义是指推演故事、详述道理;用作长篇小说的文体名称,有教化百姓之意,后来才成为长篇小说的一种专称。 第二节? 《三国演义》成书、版本及其作者 今存最早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刻于明嘉靖壬午年(1522)。题署“晋平阳侯陈寿志传 后学罗贯中编次”。共24卷,240则。 《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将240则合并为120回,回目由单句调整为双句。 嘉靖至天启年间,以“三国志传”为名刊行的《新刻全像大字通俗演义三国志传》、《新刻按鉴全相批评三国志传》等。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整理修改、评点,成了最为流行的本子。在评点中有时径称该书为“三国演义”。 20世纪五十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整理本开始用“三国演义”作为书名 《三国志演义》经历了正史撰述、民间流传、勾栏评话、戏曲演绎、文人整理、评者补葺等若干阶段。时间跨度极大,成书过程漫长。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罗贯中本《三国志演义》……,凡首尾九十七年(公元184-280)事实,皆排比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间亦仍采小说,又加推演而作之。” 陈寿《三国志》是《三国志演义》的滥觞。南朝裴松之注《三国志》,补充大量史料,广采逸闻,使其故事性大为增强。 三国故事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大业拾遗记》载,隋炀帝曾与群臣在曲水观看“水饰”,其中有“曹瞒浴谯水击水蛟”、“魏文帝兴师,临河不济”、“刘备乘马渡檀溪”等。 李商隐《娇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宋瓦肆勾栏里“说三分”成了评话中的专门行当 元至治年间(1321-1323)建安虞氏刊《全相三国志评话》,达8万多字。 元曲中有关三国故事的约60种,剧目有《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三战吕布》、《连环计》、《千里独行》、《博望烧屯》等。 罗贯中生平事迹资料 明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载: 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年矣,竟不知其所终。 蒋大器序称其为“东原”(山东东平县)人。 明人王圻《稗史汇编》载其“有志图王”;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说他是施耐庵的门人; 清人顾苓《跋水浒图》说他曾“客霸府张士诚”。 《录鬼簿续编》还著录他名下的三部杂剧,今存为《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第三节?《三国志演义》思想内容与题旨 明高儒《百川书志》 “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 清章学诚《章氏遗书外编·丙辰札记》说:“七分实事,三分虚构。” 享誉书坛,被认为历史演义的典范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轮回 第一——三十三回,从黄巾起义到曹操平定北方 第三十四——五十回,三分鼎立局面形成 第五十一——一百十五回,穿插魏吴故事,重点叙蜀刘活动。向西逼走刘璋,刘备成为蜀地之主,积极筹划统一大业。讨伐东吴,彝陵之战大败。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北伐——六出祁山不果,诸葛亮客死五丈原,姜维继承遗志北伐。 第一百十六——一百二十回,三家归晋,天下归一 主题思想的若干种观点 无主题说。何满子说;刘知渐说 模糊主题说。欧阳健说 有主题说。约三四十种,择要如次1、拥刘反曹说。周立波说2、天下归一说。王志武说3、忠义说。褚斌杰说4、人民愿望说。霍松林说5、封建阶级内部斗争说。李景林说6、悲剧说。黄钧说7、人才说。王基说 《三国志演义》表现旨意的特殊性 作为正史的推演,不可避免地反映出正统的儒家正史意识; 作为民间流传而蓄积的作品,必然浸润了民间的百姓意识。 体现了平民化的儒家意识;或者是儒家思想的平民化,艺术化。体现在小说中的题旨,是老百姓对明君仁政的企盼,以及自我价值认定范畴内的建功立业理想和自我人格认定范畴内的忠、智、勇、义品格。 蜀汉君主刘备是仁君的典范 题旨基调——刘备誓言“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为人宗旨是“宁死不为负义之事”; 为政方针是“爱民如子”; 小说中描述的刘备,整整一生“仁德及人”;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远得民心”,近孚民望”。处处是君爱民、民拥君的景象。 刘备饱受暴君残虐的老百姓所企盼的理想中的明君,在现实中不可遇合。于是成了小说中老百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