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墨子的义利观及现实意义
院 系:数学与统计学院
课 程:中国哲学简史
指导老师:张枫林
姓 名:万丁
学 号:
年 级:
摘要:墨子尚利贵义的义利观是墨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儒家的喻义不喻利,墨子明确的提出尚利思想,认为利就是义,贵义就是兴天下之利。在春秋战国之际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革的大背景下,强调重视物质生产,强调以满足自身生存需要,天下共利为中心内容的义利观是墨子思想区别于其他学派思想的根本标志。其鲜明的特征是:尚利贵义, 以“兼爱”为前提,主张“义”“利”统一;并以追求天下之公利为最高价值;墨子的一切主张也均以“义利”为归宿。研究墨子义利观,对于批判地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思想中的精华,对于当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关键词:墨子、义利观、天下之利
墨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天子官学与诸子思潮的文化冲突
春秋战国之际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这是一个混乱的时期也是新事物登上历史舞台的充满变更的时期。社会的经济、政治结构都发生了急剧的变更,社会思想也随之激荡。随着经济制度的变化,西周的政治统治逐渐衰败,新的社会阶层慢慢崛起,一统的西周官学也不可避免的衰落了,取而代之的是代表新物质生产方式、新兴阶级利益的文化内容和形式——诸子思潮。这就是当时“天子失学,学在四夷”的社会现实。
春秋以来,“道术将为天下裂”,“帝术下私人”,“处士横议”的社会现象是西周官学和诸子思潮文化冲突的外部表象,“皆原于一,不离于宗”的西周官学是以天命为本,以神德为宗。祝宗卜史是其文化活动的主体,用筮蓍方式将天有十日和人有十等联成一个固定形式框架是他们文化活动的基本对象。而诸子思潮以“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为自己的理论使命,讲求以理性思维的方式来判断万事万物的真、善、美。所以,以天命、神德、礼乐为核心内容,以八卦为外在思维方式的西周官学成为了社会批判的对象。天命之于道论,神德之于人性,群体之于个体,迷信之于理性是两种文化冲突的基本点。比如两者的文化冲突首先表现在天命的认识上,墨子就曾提出强力非命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层意思;第一,通过历史事实和生活,生产实践否定命的存在,“自古以及今,生命以来者,亦尝见有命之物,闻命之声者乎?则未尝有也。《墨子·非命中》”第二,从物质生产的实践说明相信天命无益。第三,认为有命之说是一种无根据的盲目,是非理性的愚昧,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对因果的认识只有通过强力的实践才能得到,“夫岂可以为命哉?故以为其力也
《墨子·非命中》
《墨子·非命下》
墨子“尚利贵义”的功利观
儒墨对立的一个基本点是儒者喻义不喻利,墨子明确提出尚利思想,认为利就是义,贵义就是兴天下之利。儒墨对义利关系看法的分歧,其根由是,前者轻视物质生产,后者重视物质生产。再究其因,孔子忽视了人的自然本能的物质需求,并不是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来研究人际关系及人的社会活动。墨子从人的量腹而食,度身而衣的生活实际懂得,衣、食、住、行才是人民最关心的基本问题。墨子作为小生产劳动者的代表也更加深刻地懂得物质生产对人们的重要性,从这点出发,墨子对各种生产技术的价值判断是以利人实用为基本准则的。
义利之争是一个时代命题
义利问题成为当时的时代之争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春秋战国之际,政治上,上下移位,朝不保夕,政局震荡,有“春秋无义战” 《孟子·尽心下》之说;经济上,工商食官局面瓦解,个体经济繁荣,追逐盈利成为商人的基本动力,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功利至上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功利主义逐渐在思想战线、政治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于是关于逐利的合理性、个人之小利和天下之大利的关系、追求功利应当基于什么等问题被提到了争辩的日程上。“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就肯定了逐利的合理性,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就是为了达到天下共利。孔子虽“罕言利” 《论语·子罕》但其“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思想,却正是基于“性相近,习相远”的天下共安、共利的博爱思想。墨子贵义,是以
《孟子·尽心下》
《尚书·泰誓》
《论语·子罕》
《孟子·尽心上》
自然人性论是墨子功利观的出发点
义利问题夹杂着自然人性问题,在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解放的时代,自然人性问题开始得到社会的理性认识。墨子作为小生产劳动者的思想代表,切身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和生存的艰辛,因而清醒的认识到人的自然本能需求的存在及其重要性。墨子重视人之所欲的自然人性论,认为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基本问题,“食之利也,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 《墨子
《墨子·三辩》
求天下之利是墨子功利主义的终极目标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这句话在《墨子》一书中重复出现,被着重强调。追求群体的利是墨子功利主义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这种天下之利对社会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国家电网专业技术人员考试(计算机水平)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docx VIP
- I公章制作及常用的公章规格.docx VIP
- 2025年秋招:农村商业银行题目及答案.doc VIP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慕课版)》全套教学课件.pptx
- 叶黄素艾草护眼贴产品技术要求标准2023年.pdf VIP
- 第一二三单元 古诗文积累默写专项练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VIP
- 老年人心理照护:老年人死亡认知教育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氟化氢气体检测报警器校准规范》编制说明.DOC VIP
- 工程竣工测量技术方案(3篇).docx VIP
- 2025年入团考试练习试题(100题)含答案.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