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移动通讯5G技術發展方向與量化指標
行動通訊服務的運作需要建基在多種不同網路元件技術上。因此,行
動通訊系統的演進與發展核心,除了系統架構需要與時俱進Z外,就
是不斷研發新的網路元件技術。過去,一直到
是不斷研發新的網路元件技術。過去,一直到4G,
系統架構與網路
元件技術的發展都採取演進漸進模式發展。但是,一般認為,5G將 會是過去不斷累積相關技術下的另一個跳躍式的創新成果(如圖一 (a) 所示),將能帶動發展更多創新的行動加值服務。鮮京電信在2014 年10月發表的白皮書中認為,如果將每個不同世代的行動通訊新技 術研發週期訂為十年,那麼,下世代新興通訊技術5G很有可能會在 2020年左右出現。而且,隨著5G和關技術陸續出現(如圖一(b)所 示),也將會人人提升整個行動通訊網路系統的運作效率。
圖一、新行動通訊技術的發展態勢
Technology Life Cycle(10 yearsa)5G技術演進曲線axieuuopad1COC10G1G3O0M75M4GTime2010Revolution? MM ■■■—LTEA(Rd 10-Rd.ll)LTE (Rd8-Rd9)WRC15 WRC18Vision Requirement ★
Technology Life Cycle(10 years)
2010
2020
(a)5G技術演進曲線
axieuuopad
1COC
10G
1G
3O0M
75M
4G
Time
2010
Revolution
? MM ■■■—
LTEA
(Rd 10-Rd.ll)
LTE (Rd8-Rd9)
WRC15 WRC18
Vision Requirement ★
Pre?5G
LTt-A
(Reil2-M13)
Subst aotial G)in
LT£x
(M14^ Rei.l 5)
New
SmaT Of
lo^CatMTCMatn.^c
2015 2016
2018
2020
(b) 5G演進發展的方向與時間表
雖然,目前還沒有技術規格號稱進入5G世代,但是,普遍認為,在 超密集連網(super-dense networking)架構下,整個網路資料量 會是LTE的千倍以上,而且也能為每個使用者提供1 Gbps的上網速 度。為了達到前述目的,5G技術發展需要考量的面向包括使用者層 面、效能層面、架構層面、運作層面,以及管理層面等等相關議題(如 表一所示)O
表一、5G技術發展的考量面向
考量面向
技術目標
需求項目
使用
面
超高傳輸
速度與低
延遅
建構比LTE快上1000倍的 資料傳輸速度、超低的延 遲回應時間(需少於幾毫 秒以內),以及實境內容 (realistic contents)□
?毫秒級延遲與無線接
軌服務
? lGbps傳輸速度
?新興內容/使用者界面
鹘驗感受
?服務品質管理
?更低的能源損耗
效能
層面
大量密集
的互通相
連度
會有比現在還多上1000
倍的裝置跟資料量在行動 通訊網路上安全無縫的相 互交流互通(4A級連接的 挑戰一任何時間
?超高資料容量(每個小 區的峰值資料傳輸率 超過 50Gbps)
?大量密集的互通相連
?4A級連接挑戰
Anytime>任何地點 Anywhere >任何人 Anyone >任何物品 Anything)。
架構
層面
具備彈性
且智能化
旳網路
提供一個以軟體為基礎的 架構、及時分析資料,以 及智能化/個人化的服務。
?扁平化架構且能擴展
?以軟體為基礎的彈性
與機敏性
?分析為基礎的智能化
網路
?提供各式以網路為基
礎的服務
操作
層面
可靠而且
安全的運
行操作
確保達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的網路可接取性與可信 度,以及能夠自我療癒及 重新組態。
?高可靠度與安全性
?自動優化與回復
?端對端體驗感受品質
管理
層面
重視能源 效率並強 調性價比 的基礎建
設
建構比LTE技術好上50? 100倍的高能源效率,以 及低成本的基礎建设及裝 置。
?基礎建設能源效率
?減少總鹘花費成本
?彈性的組態管理機制
參考資料:鮮京電信(2014,第七頁)
有了技術目標,進一步就是研擬技術需求項目與量化指標。對使用者 層面設定的需求項口包括毫秒級延遲與無線接軌的服務、在任何地方 都能提供1 Gbps的傳輸速度、規劃各式新興內容並加強使用者界面 體驗感受、服務品質的管理、更低的能源損耗;對效能層面設定的需 求項目包括超高資料容量(每個小區的峰值資料傳輸率超過50Gbp s)、大量密集的裝置互通相連、4A級要求的互通相連水準;對架構 層面設定的需求項目包括扁平化的系統架構且能視需求進行擴展、以 軟體為基礎的彈性與機敏性便於相關網路元件技術的研發工作、分析 為基礎的智能化網路、提供各式以網路為基礎的服務;對操作層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