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邵公谏厉王弭谤.ppt
总结 点评 回退 退出 翻译 背景 朗读 总结 点评 回退 退出 翻译 背景 朗读 可编辑 总结 点评 回退 退出 翻译 背景 朗读 可编辑 邵公谏厉王弭谤 《国语》 邵公谏厉王弭谤 ◆ 厉王虐,国人谤王。◆ 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 邵公曰:“◆ 是障之也。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 三年,乃流王于彘。 本篇选自〈〈周语上〉〉。文中邵公即邵穆公,名虎,又称邵伯虎,西周宗室邵康公之后,厉王卿士。厉王名胡,公元前878—前841年在位。 〈 〈〈国语〉〉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左丘明 故居 背景 《国语》 是我国第一部记言的国别史 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 记开明贵族之言。 司马迁等认为其作者为左丘明,但其实不可考证。 记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前1000-440年). 【阅读提示】 《邵公谏厉王弭谤》叙述的是周厉王被逐的过程。周厉王执政时,由于残暴无道,遭到人们的谴责,然而他非但不思变,反而采取高压手段堵塞舆论的批评。结果,人民忍无可忍,举起了反抗的旗帜,把他从国君的宝座上拉了下来。由此告诉人们“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千古不变的道理。 【注释】 ⑴邵公:即邵穆公,名虎,周代卿士。邵,一作“召”。??厉王:周厉王,名胡,公元前878年即位。⑵卫巫:卫国的巫师。⑶障:阻塞。⑷防:堤坝,此处是“堵塞”的意思。川:河流。⑸决:排除阻塞,疏通水道。宣:通。⑹原隰(xí习)衍沃:高起平坦的土地叫原,低下潮湿的土地叫隰,低下平坦的土地叫衍,有水流灌溉的土地叫沃。⑺与:语助词,无义。能几何:不久。⑻彘(zhì致):晋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境内。厉王公元前842年放逐于此。 第一段 1.请找出描写厉王的词,分析厉王的性格特征 “虐、怒、杀”暴虐凶残、残忍昏庸 2、正由于厉王的行动,导致国人怎样?从文中找 出原句 谤王——道路以目 3、由此可见国家处于什么形势之中? 朝政混乱,君民尖锐对立 4、“国人莫敢言,国人真的沉默无语,俯首听命了吗?” 没有,而是即将“在沉默中爆发”,人民在沉默中孕育着反抗,这是高压下的沉默,是火山喷发前的死寂。 第二段 1.“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言’,”可见召公性格的又一什么特点? 昏庸愚蠢,一副蠢人说蠢话的自鸣得意样 2.给召公的劝谏之辞分层,看说了几层意思? 第一层:召公用概括性语句否定了厉王的弭谤措施 第二层:具体论述怎样对待民“谤”(怎样“宣之使言”) 第三层: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民谤”直接关系到国富民强的道理。 3、此段话中,两处运用比喻, 第一处比喻。以江河堵塞必将泛滥成灾,比喻防民之口国家必将成灾。以“川”喻“民之口”。 第二处比喻,以“土有山川”和“原隰衍沃”来比喻“口之宣言”。“山川”“原隰衍沃”生产出人民赖以生存的“财用”“衣食”,可见“山川”“原隰衍沃”之重要,那么民之“口”能说出国家政事的善败好坏,推行人民认为好的,防范人民认为坏的,才是丰富财用衣食的关键,这是国家生死存亡,治乱兴衰的大事。 4、这两处比喻,分别从什么角度说明问题? 第一个比喻说明民“谤”不能消极被动地“防”。 第二个比喻说明“民”谤不但不能消极地“防”,还须积极主动地“宣”。 前一层从消极方面打比方,后一层是从积极方面进行比喻,看似两喻并列,实则后一喻乃是前一喻的深入。 5、文章最后一段具有什么特点? 言简意赅,只有三句话。一句说厉王,一句说国人,末一句 说明厉王和国人之间的矛盾终于爆发,这中间有多少事情都 被作者略去,只把事实的结避告诉了读者,文章简劲到无以复 加,而读来却余味无穷。 最后一段用语极为精炼,与第二段的反复阐述相映衬,形成笔法 上的鲜明对比。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文章的写作特色 1、? 逻辑严密,说服力强。 2、? 比喻生动形象; 3、? 详略得当。 【大意】 ? 周厉王凶残暴虐,人民公开指责他。邵公劝告说:“百姓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课件:危重患者观察技巧.ppt
- 课件:体育与健康教程课件.ppt
- 课件:学前心理学七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pptx
- 课件:医学耳鼻咽喉疾病详细.ppt
- 课件:如何正确帮助孩子学说话.ppt
- 课件:儿童问题行为.ppt
- 课件:如何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小学分析.ppt
- 课件:六特殊家庭类型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pptx
- 课件:关爱留守儿童促进健康成长.ppt
- 课件:学前儿童个性发展.ppt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