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2): 245-254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DOI: 10.11849/zrzyxb
不同施肥模式下甘薯乙醇生命周期能效
与环境影响分析
王明新,姚静波,孙向武
(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 )
摘要:采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以1 000 L 甘薯乙醇为单位功能单元,将甘薯乙醇生产体系分成
作物种植、原料运输和乙醇转换等3 个单元,对其生命周期能耗与环境排放进行清单分析和影
响评价,比较习惯施肥与测土配方施肥下甘薯乙醇生命周期9 类环境影响潜力的差异。结果表
明:两种施肥模式下甘薯乙醇生产体系的生命周期能源效率分别为1.41 和1.43 。习惯施肥模
式下甘薯乙醇生命周期主要环境影响类型包括人体毒性、富营养化、酸化、淡水生态毒性、能耗
和全球变暖,其环境影响潜力分别相当于2000 年世界人均影响潜力的40% 、40% 、31% 、29% 、
25%和20% 。测土配方施肥降低了化学氮肥和磷肥使用量,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和甘薯单产,
使富营养化、淡水生态毒性、酸化和全球变暖潜力分别降低了31%、15%、9%和7% 。可见,测土
配方施肥模式可改善甘薯乙醇生命周期的能源效率并显著缓解其负面环境影响。
关 键 词:甘薯;乙醇;生命周期分析;能源效率;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S2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17)02-0245-10
基于能源作物的燃料乙醇不仅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而且有利于CO 的减排和
2
[1-3]
空气污染防治,因此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发展 。然而,发展燃料乙醇产业必需关注以
下两个重要问题:首先是其生产体系能否产出净能源;其次还应该综合考虑该生产体系
[4-5]
复杂的环境影响,即是否环境友好的问题 。燃料乙醇生产体系不仅会在乙醇生产过程
中消耗化石能源并排放出污染物,其原材料的生产过程也有能耗和环境排放。因此,需
要从生命周期角度评估燃料乙醇生产体系的能源效率和环境影响,才能使评价结果更为
科学和合理。生命周期评价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为实现该目标提供了有效的
[6-8]
工具,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品包括燃料乙醇的环境影响评价中 。
8 2 8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播种面积0.87×10 hm ,总产量1.5×10 t ,分别占
世界总量的65%和86% ,可为燃料乙醇产业提供丰富的原料,也是目前我国重点推广的
[9] [10] [11]
非粮能源作物之一 。然而,甘薯乙醇的能效与环境影响还鲜见报道 。此外,有研究
表明,能源作物种植环节对燃料乙醇生命周期的能源与环境效应有着显著贡献,但很少
[12]
研究关注能源作物不同种植管理模式下燃料乙醇的能效及环境影响问题 。因此,该研
究采用LCA 方法对不同施肥模式下甘薯乙醇进行全生命周期分析和影响评价,旨在为能
源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实心”与“空心”:旅游地乡村聚落土地利用空间“极化”研究——以河北野三坡旅游区两个村庄为例.pdf
- “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世界石油供给格局中的地位及演变.pdf
- 1901-2014年黄土高原区域气候变化时空分布特征.pdf
- 1970-2013年西北干旱区空中水汽含量时空变化与降水量的关系.pdf
- 1980-2014年中亚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和CO2变化的响应.pdf
- 1982-2015年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分析.pdf
- 1985-2015年陕西黄土台塬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pdf
- 1996-2015年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分析.pdf
- 2000-2014年四川省气溶胶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子定量研究.pdf
- 2000-2015年深圳市建设用地坡谱演变研究.pdf
-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沟谷地植被-土壤系统耦合关系评价.pdf
- 采用保护性耕作对减少水稻产量损失的实证分析——基于4省1 080个稻农的调研数据.pdf
- 藏东南高山松天然林水文过程中养分元素变化特征.pdf
- 草场管理中的市场机制与习俗制度的关系及其影响:青藏高原案例研究.pdf
- 测土配方施肥对油菜生产的影响——基于1 722份田间试验材料的经济学分析.pdf
- 产业关联水平对碳排放演化的影响机理及效应研究——基于欧盟27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实证分析.pdf
- 潮白河流域1980-2013年平均水平衡特征研究.pdf
- 成都市县域土地利用碳收支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pdf
- 承载力概念的源起与发展:基于资源环境视角的讨论.pdf
- 城市边缘区农户耕地利用功能对土地转出的影响——武汉、成都、苏州1 022户农民的典型实证.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