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班会爱耳日.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班会爱耳日.ppt

可编辑 可编辑 你知道全国爱耳日是几月几号吗? 每年的3月3号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初级耳科保健工作,提高全民爱耳护耳意识,特将2014年第15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确定为:“爱耳护耳,健康听力——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 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报告称,全球有3.6亿人有听力残疾,占全球总人口的5.3%。听力残疾人中50%可通过采取适当措施加以预防,做好初级耳科保健是预防听力残疾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手段。 宣传口号 ——爱耳护耳,健康听力 ——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 ——重视耳科保健,减少耳聋发生 ——重视耳科保健,享受聆听快乐 ——拥有健康听力,享受美好生活 ——做好耳科保健,享受健康听力 耳朵的结构有哪些? 损伤孩子的听力因素有哪些 据最新统计,我国目前有近200万人患有听力障碍,其中儿童约占50%,看来听力保健也得从娃娃抓起。以下6种因素是儿童听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家长应予以充分重视。   一、掏耳   当孩子叫嚷耳朵痒时,有些父母会信手取来发夹、短木棒、毛线针等物,甚至直接用纤长的手指甲,在孩子的耳朵里盲目掏挖。这时,只要稍有疏忽或不慎被他人碰撞,极容易戳破孩子耳道深处的薄薄的鼓膜,造成鼓膜破裂、穿孔,不仅引起耳痛、出血,而且还使外耳与中耳腔直接相通,细菌也就乘虚而入,引起感染,要知道鼓膜参与声音传导,若鼓膜穿孔会直接影响儿童听力。 三、药物中毒   孩子患伤风感冒、头痛发热时,如医生盲目给孩子注射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耳毒性药物,会导致少数过敏体质的孩子内耳听觉器官中毒,听力明显下降,甚至耳聋。如果病情发生在孩子学说话之前,孩子就可能变成聋哑人。据统计,因使用这类药物引起的耳聋占药物性耳聋的97%。因而,应尽量避免使用这些耳毒性药物。 四、外伤   耳外伤原因包括:孩子淘气时,有些父母盛怒之下,不分清红皂白给孩子几个巴掌;喜庆佳节,燃放的鞭炮突然在孩子耳边爆炸,巨大气浪直冲耳道内鼓膜;游泳时,孩子一侧耳朵先撞击水面;以上外伤都会造成鼓膜破裂、穿孔,直接造成听力减退。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二、中耳炎   由于耳咽管解剖结构上的特点,幼儿在伤风感冒、以平仰位置吸吮乳汁或恶心、呕吐时,常常会引起中耳腔的细菌感染,发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当中耳腔内脓液不断增多时,孩子会因耳痛加剧而大哭,中耳腔内脓液增多的压力也会引起鼓膜穿孔、破裂。如果不及时就医或治疗不彻底,会造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如鼓膜不断遭到破坏,穿孔越来越大,对听力的影响将日趋严重。   五、噪音   有些孩子在收看电视或收听音乐时,往往喜欢把音量开得很大;有的孩子还喜欢听立体声音乐,戴上耳机一听就是几个小时,无论在行走或做功课时都不愿取下。殊不知,长时间接触高分贝的噪音,会对内耳听觉器官的神经末梢造成不良刺激,对听力的损害也很大。   六、耳周病变   耳朵周围邻近器官的病变,有时也会涉及到中耳腔,从而引起听力减退。如鼻炎、副鼻窦炎、扁桃体。 初级保健 初级耳科保健,是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耳科保健服务。其核心工作是向公众普及最基本的耳科保健知识,提高爱耳、护耳意识,同时向听力残疾人士普及最基本的耳科保健及听力康复知识和技能,增强自我康复能力,防止听力残疾进一步加重。 主要措施包括: 提高护耳意识,做好围产期、产期保健,免疫规划,耳毒药物,噪音防控,常见耳病治疗,听力筛查,基因干预。 保护耳朵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下面介绍一些爱耳护耳的小知识:   1、减少时尚的噪音   现在很多同学喜欢用耳机听音乐、在音箱的震撼声中打游戏……这些不规律、高强度刺激的噪音,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你宝贵的听力。噪音对听力的损害是缓慢的、进行性的,而且难以治疗。建议大家不要频繁置身于嘈杂的环境中,即便是偶尔,也要隔半小时或20分钟到外面透透气,缓解一下耳朵的压力。   2、杜绝随意的掏耳   掏耳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行为,但是掏耳朵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把细菌带进外耳道,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甚至影响张嘴和吃东西。一般少量的屑状耵聍,会自行排出,不要随便用发卡、火柴棍儿、挖耳勺等很深、很用力地掏耳朵。大块硬结的耵聍,应该请耳科医生用专门工具取出,千万别自己掏。   保护耳朵的小常识 3、擤鼻涕的方法要正确   有鼻炎、咽喉炎的人,不要用力擤鼻涕,以防止鼻咽部的分泌物经咽喉鼓管进入中耳,引起炎症及听力下降。正确的擤鼻方法是:按住一侧鼻孔擤出另一侧鼻涕,然后再交换擤另一侧。 4、游泳期间注意安全   不少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只要游泳就会引起耳道感染,其实不然。通常,耳部健康、正常的人游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