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学前心理十一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ppt
(三)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案例分析】 1.当妈妈离开时,某3岁幼儿哭着要妈妈,这时,阿姨给他一颗糖,孩子拿着糖高兴地笑了。 2.一个孩子因为某件事高兴地拍起桌子来,周围的孩子也会跟着拍,而且情绪也和第一个拍桌子的孩子一样兴高采烈。一个小朋友喊:“叔权好”、“阿姨好”,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喊;一个小朋友拉着叔叔的手,亲眼地表示要和叔叔一块玩,其他小朋友也会围上来,做同样的表示。 思考与讨论:上述几个案例中分析和总结幼儿情绪调节方面有哪些特点? 1.情绪的冲动性 2.情绪的不稳定性 婴幼儿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短暂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但是,总的来说,幼儿的情绪仍然是不稳定、易变化的。婴幼儿的情绪不稳定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 情境性。婴幼儿的情绪常常被外界情境所支配,某种情绪往往随着某种情境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消失。 易感性。所谓受感染性是指情绪非常容易受周围人的情绪所影响。 3.情绪情感的外显性 婴儿期和幼儿初期的儿童,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他们的情绪完全表露于外,丝毫不加以控制和掩饰。随着言语和幼儿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幼儿逐渐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及其外部表现。 (一)道德感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言语和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人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将掌握的社会道德标准转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当人们用自己掌握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别人的思想、言图、言论、行为时,认为符合道德需要,就会产生肯定性的情感,如果认为不符合道德需要,就会产生否定性的情感。 四、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二)理智感 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三)美感 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的美与丑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案例分析】下列案例中分析幼儿心理表现,她们分别属于哪一类高级情感?有什么特点? 1.在中班,我们经常发现孩子的“告状行为”。如:“老师,强强又打佳佳了。”“老师,明明推了我一下。” 2.以下是一位母亲与3岁半儿子的对话,妈妈问:“天天,这几天在幼儿园有什么进步?”儿子回答:“王老师说了,我开始会自己穿衣服了。”妈妈继续问:“还有哪些进步?”儿子说:“王老师说了,我越来越有礼貌了。”;“王老师说了,我吃饭不挑食了。”。 五、学前儿童情感的培养 【案例讨论】 案例陈述: 方方离开自己的座位向门口跑,随即方方又退回了自己的座位,一副瘪着嘴欲哭的表情。 妈妈推门进来,抱起方方。 “奶奶呢?奶奶” “奶奶在家呢。” “不要不要,我要奶奶接!”方方哭了。 “奶奶的脚扭了,不能走路,妈妈带你回家。” “没有,没有,我要奶奶来带我!!”边哭闹边推妈妈。 妈妈耐心地讲着。 方方越哭越厉害。 面对越来越多的家长,妈妈一脸尴尬。终于,妈妈失去了耐心。“你不想跟妈妈回家就一个人呆着,我走了。”妈妈生气地放下方方,装着要离开。 方方哭得更厉害了。 束手无策的妈妈满脸祈求地望着站在活动室门口的班教师。 分组讨论: 1、如果你是方方的老师,你该怎么做? 2、教师如何消除幼儿消极的情感,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 ? 幼儿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 (一)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婴幼儿的情绪受周围环境气氛的感染。别人的情绪因素使他们在无意中受到影响,可以说,婴幼儿情绪发展主要依靠周围情绪气氛的熏陶。 1、保持和谐的气氛 2、建立良好的亲子情和师生情 (二)成人的情绪自控 成人的情绪示范对孩子情绪的发展十分重要。成人愉快的情绪对孩子的情绪是良好的示范和感染。更重要的是,成人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喜怒无常,使孩子也无所适从,情绪也不稳定。 (三)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1.肯定为主,多鼓励进步 2.耐心倾听孩子说话 3.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 (四)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幼儿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成人可以用各种方法帮助他们控制情绪。 1、转移法 例如,孩子哭时,对他说:“看这里这么多的泪水,我们正缺水呢,快来接住吧。”这时爸爸真的拿来一个杯子,孩子就破涕为笑。有个幼儿总是爱哭,大人对他说:“你眼睛里大概有小哭虫吧,他让你总哭,来,咱们一起捉小虫吧!”孩子的情绪也就转移了。 2、冷却法 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孩子自己会慢慢地停止哭喊。所谓“没有观众看戏,演员也没劲儿了。”当孩子处于激动状态时,成人切忌激动起来!比如,对孩子大声喊叫:“你再哭,我打你”或“你哭什么,不准哭,赶快闭上嘴”之类。这样做会使孩子情绪更加激动,无异火上加油。 3、消退法 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条件反射消退法。 比如,有个孩子上床睡觉要母亲陪伴,否则哭闹。母亲只好每晚陪伴,有时长达一个小时。后来父母亲商量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