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家寨 张承志 张承志 作家、学者,1948年生于北京,回族。清华附中毕业到内蒙古乌珠穆沁旗插队4年。1978年开始笔耕。 代表作有:散文集《荒芜英雄路》和《清洁的精神》, 诗集《神云的诗篇》,文集《张承志作品集》。流传较广的有中篇小说《__________》和长篇小说《金牧场》。 1991年出版的《________》,描写西北哲合忍耶人苦难的信仰历程,有评论认为是当代文坛少见的“寻找精神价值,向世俗挑战的旗帜”。最新作品《鲜花的废墟》。 形——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 神—— “坚守”精神 一、阅读交流 一、阅读交流 1、理清层次,写出小标题。 2、汉家寨在哪儿?什么样子? 3、在这里,生活着怎样的人? 4、他们生活的环境如何? 5、来到汉家寨,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困惑? 6、他们在坚守什么? 作者在坚守什么? 二、质疑思考:悟 1、环境如此恶劣,但在这片土地上,“从宋至今,汉家寨至少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他们顽强的生命力确让我们钦敬,可我们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汉家寨周围有三条巨大的戈壁通向远方,为什么他们不选择其中的一条路,去开始新的生活,永远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呢?他们留在这里有什么意义呢? 思考探究 2、它与“发展”的观念会不会产生矛盾冲突? 3、我总是无法忘记它。仿佛它是我人生的答案。 在这里,作者“人生的答案”是什么呢? 4. 三道巨大的戈壁滩,觉得三个方向都像是“可怕的暗示”。它们到底暗示了什么呢? 1、环境的坚守 2、老人和小女孩的坚守 在坚守祖先留给后人的家园,坚守汉家寨传统的生活方式,在艰苦卓绝的异域中坚守着生存下去的精神。 思考探究 ---悟 悟---3、作者张承志的坚守 1.三道巨大的戈壁滩指向的“三个方向”实际上暗示了人生选择的不确定性。 2. 面对不能确定的人生选择和形形色色的诱惑时应该像汉家寨人一样选择坚守 3.在物欲横流中坚守清贫,在庸俗泛滥中坚守高洁,在寂寞孤独中坚守理想,在“西化”中坚守民族精神。( “坚守” 与“发展”的观念并不矛盾。) 思考探究 1989年至1992年秋,张承志在日本和加拿大“漂泊”了两年。而这两年异国生活,不是观光访问也不是讲学研究,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为生存而打工,或忙于写作或忙于餐馆洗碗。 他真切地感受到西方世界(包括日本)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包括中国人)的文化偏见和歧视,以及他在北京感到的中国文化可怕的堕落(当时的文坛要么吟风弄月、无病呻吟,要么互相吹捧谩骂,剩下的就是对西方的文明进行献媚和娇嗔),中国已面临着危险形势。一种强烈的民族文化的危机感促使他写下了两本散文集:《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神》。 张承志以一种独立不羁?,庄严深邃,冷峻热烈的审美品格,以一种独白的方式表达着他的精神哲学,以一种自信坚定的姿态捍卫着一种神圣价值观,一种熔铸诗歌、音乐、绘画、历史和哲学的复杂形态创造着“美文”。他那种具有燃烧性和震撼力的新语言和新思想,显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独创性魅力。 三、延伸写作:阅读练笔: 假设多年以后那位穿红花棉袄的小姑娘因某种原因走出这块绝境,而后又回到汉家寨。请你设想一下她离开的原因、在外界的经历、为什么又回去,回去之后的生活有什么变化?200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