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一学期教版语文期中复习材料.docxVIP

七年级第一学期教版语文期中复习材料.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课《伤仲永》 一、中心思想 本文借事说理,通过方仲永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辩证关系。 二、文学常识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三、内容理解 1、方仲永才能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第二阶段 十二三矣,令做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 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一,其父愚昧:“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二,社会环境:不重视人才培养,“邑人奇之”,“宾客其父”,“以钱币乞之”。 如何理解题目“伤仲永”?作者“伤”什么? “伤”是哀伤,叹惜的意思。 “伤”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为仲永这样一个天才最终沦为一个普通人而感到惋惜, 第二层意思是为像仲父这样不重视后天教育思想落后的人而感到可悲, 第三层意思是为那些天资不及仲永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最终连普通人都不如重蹈了仲永的覆辙的人哀伤。 作者是怎样知道仲永三个阶段的事的?这三个阶段详略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课文采用“闻”、“见”、“问”的见闻录方式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真实可信,有说服力。也体现了作者对仲永的重视。 课文详写第一个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的负利之举却导致他的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 形,前后对比,引人深思。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鲜明地体现了“伤”的含义。 第五课《周处》 中心思想 本文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周初年少时,粗暴强悍,被同乡人认为是本地三害之首,当他知道后有了悔改之意,并且找到陆机陆云,陆云的一番话使他痛改前非,自勉自励,“终为忠臣”。文章皆陆云的话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二、文学常识 刘义庆,南北朝人,文学家,《世说新语》。 三、内容理解 1、作者是怎样写周处在乡里为害之大的? 作者写周处在乡里为害之大,首先是用概括的语言直接叙述:“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接着,又将周处与蛟、虎并称,“义兴人谓为三横”,而特别点明周处“尤剧”,这就充分说明了周处在乡里为害之大的情况。 2、如何评价周处? A、周处在乡里为害之大甚于蛟与虎。 B、周处杀虎斩蛟表现出无比的勇猛。 C、当周处意识到自己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D、周处走访名士,遵从指点,终为忠臣。 3、“朝闻夕死” 语出《论语*里仁》:朝闻道,夕可死矣。意思是早晨听闻了圣贤之道,即使晚上死了也不算虚度此生了。 第二单元 故乡情思 《社戏》 作者鲁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是浙江绍兴人。 1词语读音与意思: 归省 行辈 惮 撺掇 凫水 撮 棹 楫 划分课文结构 三部分: 一(1-4),回忆“我”少年时代和鲁镇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情景(略写)。 二(5-30),看戏经过(祥写)。 (一层(4-9):看社戏前的波折; 二层(10-13):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三层(14-21):在赵庄看社戏; 四层(22-30):归航偷豆。) 三(31-40),“六一公公”的夸奖与“我”的感叹(略写)。 理解课文 平桥村为什么“在我是乐土”?“乐”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这一部分与看社戏有什么关系? (1)“我”在那里受到“优待”。(钓虾“归我吃”;坐船“在舱中”;和年幼的小孩“剥豆”;六一公公送我罗汉豆。) (2)可以免念枯燥无味的书。 (3)有热情好客的小朋友们(双喜,阿发,桂生)。 (4)平等自由(“打太公”,“犯上”) (5)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掘蚯蚓”、“钓虾”;放牛;看戏;偷豆、吃豆。) 作用:交代了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人物,还交代了“乐土”中的乐事,为下文详写看社戏作铺垫。 第10自然段对少年朋友的开船动作运用一系列准确的动词,找出来并体会作用。 表现小伙伴们驾船熟练敏捷的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戏时的愉快的心情。 夏夜行船写了哪些景色?是从哪些角度写的?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视觉:豆麦“碧绿”、远山“淡黑”,月色朦胧在水气里,依稀的赵庄,几点火,石马、石羊; 嗅觉:豆麦和水草的清香; 听觉:潺潺的水声,小伙伴的说笑、嚷声,远处的歌吹; 心情:急迫,兴奋愉悦 “我”所急切想看到的戏好看吗? 不好看 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没翻。 想看“蛇精”和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