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阴黄证的中医研究概况
(1.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牛院,湖南长沙410007; 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
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7)
摘要:黄疸为临床常见病证,中医在黄疸病的认识上源远流长,阴黄和阳黄是 根据阴阳学说把黄疸分为两类的一种划分方法,其中阴黄之病因病机、辩证更为 复杂,故其治疗难度亦更大。只有清楚的认识和区分阴黄,才能有效治疗缠绵难 愈之阴黄。故木文从阴黄的中医理论认识、病因病机、辩证治法作一综述,有其 特殊意义。
关键词:阴黄;病因病机;中医辩治;文献综述
[Abstract] Ja un dice is a comm on clinical syn drome.Traditi onal Chin ese medici ne has a long history in the un d erst a nding of jau ndice.Yin and Yan g ja un dice syn drome is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dialectical of YirvYang are more complex, so the treatment is more difficult. Only when we have a clear un d erst a nding and disti nguish about it, can we effectively treat refractory lingering Yin jaundice syndrome.Therefore,this article reviews from the basic theory,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dialectical treatment of Yin jaundice syndrome and has its special significanee.
[Keywords] Yin jaundice syndrome; Etiology and pathoge nesis; D iff ere ntiati 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terature review.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黄疸为临床常见病证,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而阴黄, 作为黄疸中的一大证型,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均较复杂,加上临床上相对阳 黄而言比较少见,容易被忽视,但阴黄之治却乂是黄疸治疗中的难点,只有有效 的治疗缠绵难愈之阴黄,才能攻克黄疸这一临床多发疾病。中医学不仅在阴黄理 论上有着丰富的见解、而且治疗形式完善、疗效肯定,其对阴黄的提出、发展及 治疗均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通过查阅古代各家著作中记载有阴黄的医籍, 以及近现代中医名家治疗阴黄的的一些文献,从中找出相关内容,并对其中涉及 阴黄的代表性内容加以整理,从而总结出阴黄的中医理论认识、病因病机、辩证 治法等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1中医学对阴黄的认识
汉代以前,虽然明确提出了黄疸病,却并未认识到黄疸有阴、阳黄之区 分,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索和发展,最终中医学根据阴阳辨证理论体系将黄疸 大致分成阳黄、阴黄两大类,一般而言,“阳黄之证显露易识,阴黄之象纷杂难 辨”,现代中医认为阴黄总由寒湿阻遏、脾虚血亏、瘀血停积、脾肾亏虚或气血 衰败引起,阴黄之证多见于现代医学之慢性肝胆疾患,如慢性病毒性肝炎、急性 黄疸性肝炎、亚急性重症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肝、胆恶性肿瘤等疾 病,主要表现除了黄疸之外,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乏力、食欲不佳、肢冷便澹、 畏寒神疲,口淡不渴,舌淡苔白或白腻,脉濡缓或沉迟等症状,或有肝区疼痛、 肝脾肿大、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瘀点、肌肤甲错等瘀血症,本病病程长,黄疸 深,易演变。治疗上要注意改善机体虚弱之本质并消退黄疸,才是改善其预后之 关键。
2阴黄的病因病机
阴黄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历代医家对其认识也不尽相同。本文总结古 往今来历代医家对阴黄病因病机的认识,认为阴黄之病因病机不外乎寒湿阻遏、 脾虚血亏、瘀血停积、肝脏虚损、肝肾亏虚或气血衰败之类。其病理性质为本虚 标实,病理因素有湿邪、寒邪、瘀血、疫毒。归纳起来大致为以下几种:
2.1脾虚寒湿
中医论黄疸,皆以湿为疾病源流,认为湿热相搏为阳黄,寒湿交阻为阴 黄。脾虚导致运化功能失常,湿邪内生,加上感受外部寒湿之邪,内外相合,可 进一步加重寒湿阻遏,引起肝胆疏泄异常,胆汁外溢故而发黄。脾虚及寒湿又可 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循环机制,加重阴黃的发展。汉?张仲景在《伤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9主持人大赛总决赛第三轮巅峰对决王嘉宁VS邹韵演讲稿.doc VIP
- 《房屋建筑学》第6章 建筑构造概论.ppt VIP
- 2025年河北省涿州三中学初三九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doc VIP
- 超星尔雅学习通《通识写作怎样进行学术表达(复旦大学)》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C++龟兔赛跑代码.docx VIP
- 人教新版英语九年级Unit1-4试卷.doc VIP
- C++书写日历代码.docx VIP
- 食品仓储安全保障措施.docx VIP
-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VIP
- 2025至2030中国桶装水行业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