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胡适自传有感
摘要:胡适从20岁赴美读书开始写《留学日记》,到40岁在上海开笔写《四十自述》,最后到了晚年在纽约作《口述自传》,为世人提供了形式各异、写法不同的多种自传样本。把它们综合起来看,胡适讲起家庭身世,便会娓娓而谈、如诗似画;谈到幼年和少年时代,也愿直述事实;而一谈到学成归来,入世做事,他的考据癖、学究气便发起来人事、情感、经历都湮没下去,单剩了干巴巴的几条筋。但由于胡适在中国现代史上的特殊地位,他的自传仍有其特殊价值。
关键词:胡适;留学日记;四十自述;口述自传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有特殊地位的人物,在文学、史学、哲学等诸多学科都作出了开风气的重要贡献。在传记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最早提出“传记文学”概念的人,也是提倡最力与影响最大者。自传作为传记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则是胡适最为关注的对象之一。从20世纪初他去美国留学开始写《留学日记》、到30年代初写作《四十自述》、再到50年代的口述自传,在近半个世纪的时期里他一直提倡传记文学,鼓励友人写作自传,并积极地身体力行,给世人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自传样本。研究胡适自传不仅对于认识胡适其人其学有着特殊价值,而且对于如何正确评价和指导今天的自传写作也具有积极意义。
胡适对于自传的兴趣和关注最早是在20世纪初去美国留学时期,从1910年到康奈尔大学留学开始他就有了写日记的习惯。按照《新大英百科全书》关于“传记文学”条目的解释:“自传是传记文学的嫡亲或特殊形式。”而自传又分“正式自传”和“非正式自传”,日记属于非正式自传,“是一个人在生活中作的私人记录,并不打算(或显然不打算)公诸于世”[1]。胡适说他的《留学日记》“最初只是为自己记忆的帮助的,后来因为我的好朋友许怡荪要看,我记完了一册就寄给他看,请他代我收存。到了最后的三年(一九一四———一九一七),我自己的文学主张,思想演变,都写成札记,用作一种‘自言自语的思想草稿’。我自己发现这种思想草稿很有益处,就不肯寄给怡荪,留作我自己省察的参考。”因此,胡适的《留学日记》可以说是他最早写的一种非正式自传。胡适后来也说过“这就是我的留学时代的自传了”[2](自序);并且他在给一位友人的日记写序时也说过:“日记属于传记文学,最重在能描写作者的性情人格,故日记愈详细琐屑,愈有史料的价值。”[3]《胡适留学日记》的最初版本题名为《藏晖室札记》,从写作到出版,其间作者对此书印行的请求曾拒绝了20年,后来终于应允了,由上海亚东图书馆于1939年首次印行出版,包括胡适由1910年到1917年写的日记和札记,共17卷。其中卷一、卷二是日记,卷三至卷十七是札记,其实日记和札记并没有多大区别,札记不是每日都记,而是如胡适自己所说的“有事则记,有所感则记,有所著述亦记之,读书有所得亦记之,有所游观亦略述之”[2]。这些札记虽比较简单,而且是文言,不够达畅,但其中内涵是极为有价值的。它写的是一个中国青年学生近七年的私人生活、内心生活、思想演变的赤裸裸的历史。他记自己打牌、吸纸烟,时时痛责自己吸纸烟,时时戒烟而终不能戒;记有一次忽然感情冲动,几乎变成了一个基督教信徒;记在一个时期里常常发愤要替中国的家庭社会制度作有力的辩护;记在一个男女同学的大学住了4年而不曾去女生宿舍访过女友;记爱管闲事,爱参加课外活动,爱观察美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到处演说,到处同人辩论;记自己的友朋之乐,记自己主张文学革命的详细经过记自己的信仰思想的途径和演变的痕迹。由此看来说这17卷札记是胡适留学时代的自传那是可以信从的,对我们了解胡适思想是非常有用的。
但是,最初胡适在写作这些日记时并不自觉或并不承认是写自传,在写于1913年四月的札记卷三首页曾这样写道:“自传则吾岂敢,亦以备他日昆弟友朋省览焉耳。”[2]而在时隔二十多年以后的1935年7月,他在为《藏晖室札记》首印出版写的《自序》中又是这么说的:“我开始写札记的时候曾说自传则吾岂敢’。但我现在回看这些札记,才明白这几十万字是绝好的自传。”[2](自序)从胡适对《留学日记》前后不同看法可以看出胡适在思想文化观念上的一种更新转化。随着胡适在美国生活时间的延长和对中西社会及文化的深入比较研究,胡适也进一步认识到了传记文学所具有的特殊教育功能。他在《论六经不够作领袖人才的来源》一文中分析我国教育培养人才方面的六种缺陷,其中的一项便是“传记文学太贫乏了,虽偶有伟大的人物,而其人格风范皆不能成为多数人的读物”。他对比西洋教育的长处也是六种,其中的一项便正是“传记文学特别发达”,而且多能写生传神又纤细详尽,能够成为后人阅读效法的榜样。[4]正是基于这样一些思想与认识,胡适在参与发起“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对人性的张扬和对封建旧意识的否定的同时,又大力提倡传记文学,特别是自传的写作。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胡适到处劝他的老辈朋友写作自传,其中有林长民、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