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穹 顶 的 发 展 及 演
穹 顶 的 发 展 及 演 变 探 析
——从古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
王春芳
穹顶作为欧洲古代建筑的重要标识之一,是
最能代表欧洲古代建筑特征的一种建筑形式,也 是古代欧洲人们最为欣赏的建筑形式之一。它作 为共和政体的自由民同宗教神学做斗争的一件 锐利武器,是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同反动的天主 教会进行抗争的焦点,它的产生、发展和逐渐成 熟反映了古代欧洲建筑发展史的波澜壮阔。
1. 古罗马时期 (Ancient Rome() 约前 750 年
~476 年) 古罗马建筑直接继承了古希腊建筑成就,但
古罗马人比古希腊人更具有探索和征服精神,他 们认为,建筑艺术是一切艺术的起源,他们将拱 形结构与希腊人的梁柱结构相结合,创造了室内 大空间的技术,导致了拱顶结构的诞生。以一系 列十字相交的拱和筒形拱的互相平衡,形成更大 的室内空间,这证明了古罗马不会成为简单的模 仿者。它在汲取古希腊建筑成就的同时,开拓了 新的建筑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在建筑形 制、艺术和技术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达到了 西欧奴隶制时代的极盛期。
券拱技术的应用使建筑的空间形态出现了 多种形式,如筒形拱、十字拱和穹隆等。筒形拱的 结构由一个个券拱在空间中呈水平直线连续延 伸而成,在拱顶的下部建立两道平行墙体以承担 拱筒传来的重量。十字拱由两条筒形拱垂直相交 而成,十字拱受到承重墙的束缚较小,结构上的 优点使建筑具有更大的连续空间,可在拱顶四角 的每一段开半圆形的采光窗。穹顶则是由一个券 拱旋转 360 度而成[1]。
古罗马时期穹顶结构的最高代表是“万神 庙”(Pantheon),万神庙平面为圆形,穹顶直径达
43.3 米,穹顶高度也是 43.3 米,中央开一个直径
8.9 米的圆洞,寓意人和神的某种联系。穹顶的材
料有混凝土和砖,利用混凝土在凝固前的可塑
性,可以做成各种复杂形状的拱券。直径 43.3 米 的万神庙穹顶,是在胎膜支好之后,贴着它的球 形表面先砌筑大大小小几层发券,然后在它们中 间分段浇筑混凝土,其优点是可以防止未干的混 凝土下滑,并节省大量人力,方便施工。
平面特点:古罗马穹顶代表了欧洲早期穹顶 的特点,圆形平面上覆盖圆形穹隆顶,可见当时 人们的思想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缺点显而易 见:穹隆顶自重大,需要连续的承重墙来抵挡穹 顶的侧推力。因此,承重墙很厚而且不宜大面积 开窗,影响室内采光,局限性较大。同时,这一时 期穹隆顶的优点也很明显:内部空间单纯完整、 明确简练、庄严肃穆,显现出古典文化注重理性 的一面。
图一 罗马万神庙
文物世界 wwsj 2011.2 51
大视野穹顶外部特征:万神庙
大
视
野
穹顶外部特征:万神庙的穹顶比较扁平(图
一),这一时期穹顶在外部形体上的艺术处理手 法和技术手段在古罗马时期还没有找到,外观还 不成熟,穹顶的统率作用在这一时期还缺乏足够 的表现力。但是穹顶的运用是古罗马时代的一次 伟大创举,而且这些由券拱、穹隆顶组成的构图 元素由此开始了漫长的发展演变,并在自古罗马 之后的相当长的时期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5 世纪之后,成为欧洲大规模建造大型纪念性建筑 中独具特色的构图元素。
2. 拜占庭时期(Byzantine)(395~1453 年) 公元 395 年,古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
部,东罗马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后来的史学家 们为了与古罗马相区别,将其命名为拜占庭帝国
(Byzantine)。拜占庭时期建筑上最光辉的代表是 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Santa. Sophia
532~537 年,建筑师 Anthemius of Tralles, Isidore of Miletus,均为小亚细亚人)(图二),它是东正教 的中心,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
穹顶内部结构特点:拜占庭时期最重要的成 就是创造了在方形平面上架设圆形穹窿顶的结 构方法及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它的做法是, 在四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角 上各造一个三角形球面,球面的半径是方形平面 外接圆的半径,它们在四个大券的顶点位置形成 一个水平的环,在环上便可以砌筑穹顶。其优点 是:摆脱了圆形平面的限制,可以在各种正多边 形平面上架设穹顶,而且平面同穹顶的过渡自然 简洁。穹顶下覆盖的空间开阔宽敞,内部是延展 的、复合的空间,比起古罗马万神庙单一的、封闭 的空间,是结构上的一大进步,内部有不同方向、 不同大小、不同层次的发券,能形成内部优美的
层次感,但似乎缺少了一些理性的人文精神。
穹顶结构特征:穹顶的结构是用 40 个肋架 券再加非承重的轻质蹼板,在肋架券之间开了一 圈 40 个窗子,在肋间分段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 骨料用陶罐,这些陶罐一个接一个地串联起来, 排列在胎膜上,再浇筑混凝土,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