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课件,专业课件 前言 2013年5月,ICU收治一例外院转入的因人工气道护理不到位导致气管食管瘘的患者,使我们对气囊压力监测的重要性有了直观的认识,即予查询相关文献资料,探寻如何正确地进行人工气道护理,以便更好的进行监测,防止患者的进一步损伤。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并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较长时间易并发气道壁损伤和穿孔。据统计其发病率为0.5-1%。 参考文献: Esteller-More E, Ibanez J, Matino E, Adema JM, Nolla M, Quer IM. Prognostic factors in laryngotracheal injury following intubation and/or tracheotomy in ICU patients. 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 2005. 262(11): 880-3. 气道损伤原因分析 1 气囊压力过大 Seegobin RD等研究表明当气囊压力超过30cmH2O (22mmHg)时气管粘膜毛细血管灌注明显减少,当气囊压力达到50 cmH2O (37mmHg)时气管粘膜血供完全阻断 参考文献: Seegobin RD, van HGL. Endotracheal cuff pressure and tracheal mucosal blood flow: endoscopic study of effects of four large volume cuffs. Br Med J (Clin Res Ed). 1984. 288(6422): 965-8. 气道损伤原因分析 2 机械通气时间 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气囊持续充气压迫气管壁导致局部气管扩张,套囊需要的充气量增多,相应地对气管壁的压力增大,损伤也将随之加重,长时间使用同一气管套管导致气囊老化,失去弹性,气囊的充气量及压力不断增加,使气管粘膜局部损伤、溃破,从而导致气管食管瘘的发生。 气道损伤原因分析 3 气道内压力过高 一项15例前瞻临床试验表明,即使正确充盈套囊,如果气道压过高仍可造成气道粘膜缺血性损伤 参考文献: Kollef MH,Skubas NJ.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continuous aspiration of subglottic secretion in cardiac surgery patients.Chest.1999 Nov;116(5):1339-46 气道损伤原因分析 4 机械损伤 机械损伤包括插管过程中或多次插管的机械因素导致气管壁损伤,气管套管系带过松,患者躁动、呼吸、咳嗽或体位变动时,使导管气囊上下移动,造成气管后壁的慢性损伤。 气道损伤原因分析 5 其他因素 ①鼻饲管过粗,压迫摩擦与套管气囊之间的气道、食道壁,导致缺血坏死。 ②行气管切开术时操作不慎,损伤了气管后壁和食道前壁,感染后形成瘘管 气囊压力监测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气管食管瘘主要因气囊长期压迫导致。 参考文献: Stauffer JL, Ibanez J, Matino E, Adema JM, Nolla M, Quer IM. Prognostic factors in laryngotracheal injury following intubation and/or tracheotomy in ICU patients. 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 2005. 262(11): 880-3 气囊压力监测的重要性 气囊充气不足,可以导致误吸, 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过度充气可导致气道黏膜损伤, 并发症包括:气道黏膜坏死、气管-食管瘘、气管狭窄和喉返神经损伤,并还可在拔除气管内导管后因气道狭窄而导致病人喘息和喉部疼痛。 参考文献: Diaz E ,Rodrigues AH ,Rello J . Ventilator - associated pneumonia :Issues related to t he artifical airway[J ] . Respir Care ,2005 ,50 (7) :906 - 909 如何进行有效的气囊压力监测? 气囊压力要求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006) 指出高容低压气囊压力在25~30 cmH2O 老年人20cmH2O~30cmH2O 理想的气囊压力为既能保持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间隙的最小压力, 又可防止气囊对黏膜的压迫性损伤, 最适宜的气囊压力为15 cmH2O~ 25cmH2O 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