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彪西《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演奏技法分析
德彪西的作品注重对色彩、光影、气氛的变化,演奏者需要把握好作品风格,合理、灵活地运用各种演奏技法。德彪西的室内乐作品不多,这首《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作于1917年,1917年5月15日由波莱特与德彪西本人在巴黎首演,是德彪西最富情感魅力的作品之一。 小提琴是技巧极为丰富的乐器,不同的演奏技法对于乐曲有着不同的诠释。这首乐曲对演奏者的应用技巧是一个较大的考验,在音色的变化、揉弦的松紧快慢、力度的运用等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本文将针对德彪西的音乐风格及该作品的特点,对演奏这首奏鸣曲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处理乐曲的方法做一些论述。 一、印象主义音乐的起源及其风格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期起源于法国、欧美乃至世界的一种艺术流派和文艺思潮,其形成的基础为唯美主义和自然主义。印象主义最初出现在美术领域,是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当时因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 在艺术观点上,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而是吸收荷兰、英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家绘画的营养,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 德彪西所塑造的种种幻象、印象和气氛,都同莫奈的模糊印象、塞尚的奇异梦境、雷诺阿的美妙温柔、修拉的眩目精巧相对应。印象派音乐的精致而优美的音乐语言,同浪漫派音乐夸张的响亮音调,同样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境界,同样受人喜爱。 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是从后期浪漫主义和民族乐派中演变出来的,同时也吸取了东方音乐的养料,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首创。音乐上的印象主义一词是从绘画借用过来的,同印象派绘画一样,印象派音乐的主角是音响和音色。印象派音乐喜欢反映微妙和难于捉摸的东西,而不喜欢堂皇、不朽的雄伟气派;喜欢暗示和隐喻,而不喜欢过分夸张、直率和毫无保留。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都是印象派音乐的明显标志。为了让色彩效果得以在音乐作品中起突出作用,印象派作曲家大胆地对19世纪后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和形式提出挑战,他们用织体、色彩和响度以取代发展,他们认为音乐只能暗示或者提供一种意象或心境,不必要去转述一则故事或者字面的含义。在和声方面,他们利用音的各种新的结合,例如九和弦、十三和弦、含附加音如添加不解决的二度音的和弦,以及各种增和弦等,和这些非常复杂的和弦的连接,即一个个不协和和弦的序列,而创造出不断闪烁的浓烈色彩。印象派作曲家为了突出音乐的恬淡、纤巧、妩媚、甚至带点伤感等情调,爱用弱奏和极弱奏,乐曲中的力度高潮大多只是短暂的闪现。至于旋律方面,在器乐作品中往往没有大段的旋律,而是一些互不连贯的短小动机的瞬息自由飘浮,其中变化多于稳定。避免节拍重音的节奏型,各种调式音阶、全音音阶和东方的五声音阶,以及丰富而复杂的织体,都成为印象派音乐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德彪西作品的风格特点 德彪西是法国第一个完全脱离传统束缚的音乐家,他将莫奈和马奈为代表的法国印象派画派的创作手 法运用于音乐中,用自己的音乐作品来描绘大自然的光线和色彩给人带来的瞬间印象和感受。在他的创作中,浪漫主义史诗般的主题与英雄性因素几乎完全被排除,他从大型作品创作转向短小的抒情乐曲:前奏曲、夜曲、阿拉伯风格乐曲。他反对庞大的形式,把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看成是老旧的形式,用简短的灵活形式代替奏鸣曲结构。在大小调体系方面,在德彪西的音乐中听不到古典与浪漫主义时期那种凯旋式的最后终止,德彪西以不谐和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来使用它,使它脱离了解决的需要,他用这种手法及类似这样的手法,加强了和弦的动力。在使用音阶方面,德彪西不再遵循传统自然音阶模式,使用了东方的音阶、全音阶等。因为以全音阶音程为基础,这样便避免了调性音阶中的半音程,也就回避了赋予传统音阶VII到I的倾向性,拥有了全音阶在情绪和情感上表达的独特魅力。在和弦的运用上,平行和弦与九和弦的运用导致了大胆的、新的音响组合出现,削弱调性,使得音乐在大调与小调二者之间摇摆,古典和声的对比也就被抛弃,创造出了难以捉摸的效果,就像是印象派绘画中朦胧的轮廓。在音响方面,纤细的和声要求音色也应当同样精致,不能产生演奏浪漫主义时期作品时,乐队雷鸣般的高潮,取而代之的是模糊的混合色彩,闪烁的图画性质。德彪西靠自己的力量,打破了传统音乐的束缚。 德彪西的乐曲几乎都有标题,但并不表示他有意创作标题音乐,他从不说故事的,宁可给听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