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必须回归常识分析.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教育必须回归常识,绝不能总想搞名堂 【导语】这是《山东教育》原主编毕唐书老师十年前的讲座实录,毕老当年主张“教育要回归常识”,十 年之后,却依然需要再次强调。常识,没想到竟然如此高不可攀。 说在前面的话 今天我把今天讲话的题目定为:教育要回归常识。 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因为我经过长期观察,感到 1949 年以来的教育一直不算正常。 我 1952 年上小学, 58 年上初中, 61 年上高中, 64 年上大学。 69 年毕业后在聊城教过初 中、高中、师范, 85 年调入《山东教育》杂志社做编辑,一直没有脱离教育。回想起来, 49 年到现在,政治没有走上正常轨道,教育也一直没有走上正常轨道,集中表现就是“刮风”、 搞形式,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一阵风来,前功尽弃;如此反复,难有建 树。北大的季羡林教授接受采访时说:我做了北大几十年的西语系主任,就如同是黑瞎子掰 玉米,掰一个,丢一个,不断搞改革,今天搞一个名堂,还没开好头,一个新名堂又来了。 如此反复,一个领导一个法,下面的思想自然混乱。这话真说到我们的痛处。 政治上, 1950 年代学苏联,苏联的一切都是好的; 58 年大跃进, “人有多大胆,地有 多大产”; 60 年代反修,苏联又被批得一无是处;文革时代不堪提及;文革之后,提出“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提是否妥当,谁也没有认真考虑过,回头想想,只为 GDP ,也带来 许多弊病;正因如此,如今新领导集体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谐调发展。 政治上如此,教育上也是如此,许多当时认为是真理的东西,如今想来是大笑话。 58 年搞“教育革命”,教育路线是“教育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大学扩 招到了可笑的程度;文革后推荐上大学;改革开放后,教育改革有几项“大举措”:一窝蜂 地搞标准化命题;一窝蜂地搞目标教学;一窝蜂地提“人民教育人民办”——这是平度的经 验——这种提法把政府对基础教育应负的责任推了出去,使得如今我国的教育投入比例连非 洲的乌干达都比不上;后来又搞素质教育,还编出“应试教育”这个词,造成极大的思想混 乱。前不久我读了一篇论述百年中国教育的文章,作者认为, 49 年之前的五十年,中国的教 育是成功的, 49 年之后则是失败的,到如今,世界先进大学没有了,大师级的人物没有了。 我们的教育一直不正常,在哪里犯了错误?——在教育常识上犯了错误!所以,今天, 我要说:教育,要回归常识!我主要讲四个问题: .教育首先要立人,立人首先要立心。 .教育教学艺术的关键在于变接受教育为自我教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多搞点校本教研,多写点教育叙事。 立人与立心 第一个问题,教育首先要立人,立人首先要立心。 教育是培养人的,这句话谁也会说,可我问你:“人是什么?怎样才能称其为人?”这 点可能很少有人去思考。在农村里,谁不孝顺爹娘,人们会说:“这人没有人味。”那么, 人味又是什么?做人要有人性,要有良心,人性良心又是什么?从何而来?这才是我们要考 虑的东西。 许多美好人性的养成和我们平时的教育密切相关。五年前,我曾经读过一篇《中国青年 报》的通讯,写的是河南一位姓张的女班主任,现在想起这篇文章来,我还常常忍不住流下 泪水。张老师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通讯中仅写了四件小事,第一件写的是她和一 位贫困学生的交往。那个学生来自太行山区,家境贫寒。张老师发现他有两个奇怪举动,一 是从来不与其他学生一起吃饭,二是洗脸总是到水管接水,洗完后也不擦。天渐渐变冷了, 有一天,张老师把学生叫到办公室,递给他一条崭新的毛巾,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惯, 学生激动地哭了,说:“张老师,因为家里穷,我从来没有条毛巾来擦脸,您是第一个发现 我不擦脸的老师!我吃不起食堂的饭,只好在吃饭时间忍饿出去。”张老师听了,也很感动, 之后就对他多了一份关心。这位同学后来在高考中因意外事件落榜,回到了老家。张老师依 然牵挂着他,盼着他来信,可是,左盼右盼,竟然一封信也没收到,“怎么会事?出什么事 了吗?”张老师想。半年过去了,张老师突然收到了来自太行山内的一个大大的邮包,拆开 后一看,是厚厚的一沓信,信中说:“老师,我毕业后,每周给您写两封信,但我没有勇气 发给您,因为我没有考入大学,给您丢脸了。现在我鼓起勇气把所有的信寄给您。您的恩情, 我无法报答, 我记得你爱养花,窗台上总摆着几盆花,我惟一的愿望是化成露珠,凝在您的 花上! ”没有读完,张老师的泪珠便流了下来,如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这是一件小事,但我们可不要小看了这样的小事,它对一个人的心灵有净化作用。去年 (2004 年)发生了马加爵事件,马加爵家里也很穷,他进监狱时,看着自己的狱服,说: “这是我一生中穿过的最好的衣服。”这样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