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尖区及额颞眶颧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外科学专业论文.docxVIP

眶尖区及额颞眶颧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外科学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 目 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4 研究论文眶尖区及额颞眶颧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前言H《】看 88 材料与方法 9 结果 11 附图 : ..18 附表 25 讨论 27 结论 32 参考文献 33 综述 眶尖区及额颞眶颧手术入路显微解剖研究现状 37 致{射 .... 46 个人简历 47 中文摘要眶尖区及额颞眶颧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中文摘要 眶尖区及额颞眶颧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摘 要 目的:眶尖区是指由前床突、视神经管及眶上裂所围成的解剖区域。 它是沟通颅眶重要解剖结构,又是前、中颅凹底相邻结构。此区空间狭小, 结构复杂,神经血管密集,集结了经此出入颅的重要血管神经和其它的组 织结构。该区病变常向眶内和颅内双向扩展,且与重要神经血管关系紧密, 手术暴露和处理十分困难,手术很难完全切除病变,而且术后并发症多, 是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的棘手问题。额颞眶颧入路是切除颅眶交界肿瘤应用 最多、较理想的手术入路,能为切除眶尖区病变提供良好视角和充分暴露, 且手术路径短,但其开颅创伤大,复杂而费时,术后可出现眼球外突或内 陷等手术并发症。为此,我们进行了眶尖区及额颞眶颧手术入路的显微解 剖学研究,为此区手术提供详尽的显微解剖学依据,并通过模拟额颞眶颧 入路的显微解剖,探讨对此手术入路进行改良发展。 方法:10例20侧国人成人尸头湿标本,应用10%福尔马林充分固定, 冲洗干净动脉及静脉系统内血栓,再以混有红色染料的乳胶灌注动脉系 统,混有蓝色染料的乳胶灌注静脉系统。在手术显微镜下模拟额颞眶颧手 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眶上神经、颞浅动脉、面神经等手术各层次相关 重要结构;并详细观察眶尖区的显微解剖结构及经过此区域的重要神经血 管走行和毗邻关系。15例30侧漂白的国人成人颅骨干标本,用以观察和 测量前床突、视神经管和眶上裂等骨性结构。所得数据均经统计学处理, 以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现。 结果:本组研究通过模拟额颞眶颧手术入路对标本进行逐层解剖,对 入路所涉及的颅外重要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并对开颅骨瓣技术改良;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眶尖区重要解剖结构的走行和毗邻关系。眶尖 区的重要解剖结构主要包括:前床突、视神经管、眶上裂、Zinn总腱环 以及此区穿行的重要神经血管。视神经管和眶上裂是颅眶沟通的两个重要 通道,(1)视神经管有颅口、眶口及上、下、内、外四个壁构成。颅口呈 水平椭圆形,眶口为垂直椭圆形;眶口处为视神经管水平位最狭窄及管壁 最厚的地方。视神经管的上壁长,下壁短,视神经管的长度以上壁长度为 中文摘要标准,全长平均8.9士2.05mm。其内侧壁与筛窦及(或)蝶窦毗邻,约35.75% 中文摘要 标准,全长平均8.9士2.05mm。其内侧壁与筛窦及(或)蝶窦毗邻,约35.75% 与筛窦相邻;51.50%与蝶窦相邻;12.75%与蝶窦和筛窦共邻。视神经管 的内侧壁较薄,常突入窦腔形成隆起,其中25%的视神经管周围完全被筛 窦气房包绕。颅底硬膜在视神经管颅口处形成返折,并包被视神经进入视 神经管,此硬膜返折称为镰状皱襞。视神经管内口骨缘短于硬膜返折数毫 米,此处视神经仅硬膜覆盖,缺乏骨管的保护,此段视神经长平均约 3.0ram。视神经管内有眼动脉和视神经经过入眶。(2)眶上裂是眶与颅中窝 的最大交通孔道,略呈三角形,被外直肌的上、下脚分为三部分:#t-俱mJ部、 中央部和下部。本组测量眶上裂上边长16.04土2.18ram,外边长19.58 士2.50 mill,内边长9.05士1.57 mm。眶上裂与矢状面存在夹角,夹角 为41.66。~48.75。,平均45.13。土2.58。。(3)前床突是蝶骨小翼向后 内方延伸的骨性突起,形状呈锥形,其长、宽、厚分别为9.56土1.10 mm、 13.06土2.50 mill、5.96士1.93 mm。前外下方为眶上裂,前内与视神经 管顶部后缘及视柱相连接,内侧有颈内动脉通过,外下侧有海绵窦。(4)zinn 腱环由覆盖在眶尖区的骨膜、眶上裂及视神经管的硬脑膜及视神经鞘的纤 维成分融合在一起形成,此腱环围绕视神经孔的前端和眶上裂的内上侧。 四条眼直肌起源于Zinn腱环并在眶尖处形成肌锥,肌锥是重要临床解剖 标志。(5)颈内动脉出海绵窦后靠前床突内侧上行弯曲向后,此段称为床 突段;眼动脉75%起源于床突段颈内动脉的内侧壁,与视神经一起穿视神 经管入眶。穿越海绵窦外侧壁的颅神经均经眶上裂与眼上下静脉一起入 眶,具体走行:滑车神经、额神经、泪腺神经及眼上静脉经眶上裂J,l-倾tJ部 穿行:动眼神经上、下支、外展神经、鼻睫神经及睫状神经节的交感根和 感觉根经中央部穿行;下部仅有眼下静脉穿行。(6)经额额眶颧入路主要缺 点是开颅复杂费时,创伤较大,尤其是骨瓣成形困难。目前有传统的一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