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玛丽与马克思观后感3000字欣赏
玛丽,八岁三个月零九天大住在澳大利亚的小女孩,因为心中突然冒出来的疑问“美国的小孩是从哪冒出来的”,给一个美国的陌生人写信。尽管她只知道他叫马克思middot;豪尔沃兹,住在纽约,但她还是附上了自己喜欢的巧克力棒,满怀憧憬着等待他的回信。
马克思,四十四岁的纽约精神病患者,因为酷爱吃各种巧克力和零食而过度肥胖,他的大脑习惯理性和逻辑,因而对许多毫无逻辑的事情感到困惑和难以忍受(女性的媚眼和随地丢落的烟头)。玛丽的来信让他感到意外和焦虑,但他还是给她回了信,在信里他回答了玛丽的问题,介绍了自己曾做过的六个职业,并附上了自己的照片。马克思希望玛丽回信,因为他一直渴望有一个朋友。两人的联系便这样建立起来了。
在第二次通信中,两人各自向对方请教自己在生活中所遭遇的难题:玛丽因为自己额头的丑陋胎记被学校的小毛孩欺负,马克思正发愁要怎样控制自己饮食。当然,双方的建议都没有真正根治各自的难题,但是这总让人感到温馨。
玛丽第三封关于“爱和浪漫”的来信让马克思精神崩溃住进了医院,对他来说要理解这些还是太过于强人所难了。通信中断了一段时间,玛丽感到非常沮丧和失落,将马克思的来信全部烧掉以图忘记这位笔友,不过马克思的回信马上让她回心转意——毕竟,他们实在是太孤独,太需要一个朋友了。
至此他们开始频繁通信,玛丽在信里了解马克思不善言表的背后是一个多么有趣的灵魂:他数过多少个乱丢垃圾的路人,金鱼亨利的各种死因以及新发明的鸡肉配方,马克思也在信里听玛丽说自己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譬如绵羊会因为下雨缩水吗,为什么老爷爷总喜欢把裤头提起,计程车向后倒车的话,司机要付乘客钱吗等等。
他们的友谊一直保持着稳步发展的状况,在这过程中,玛丽送走了她的父母,花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整容,她听从了马克思寄来的巧克力饼干上说的“LOVE YOURSELF FIRST”,并最终实现梦想——和一个帅气的邻居小伙结婚,她进入大学研究精神病人,表现优异,并以马克思作为自己的病例出书。书大受欢迎,即将销往多个国家。玛丽将一本样书寄给马克思,并承诺自己将给他一半稿费,马克思收到信以后感到“痛苦、困惑、背叛、难受、悲伤和气不打一处来”,他拔下自己打字机的M键寄给玛丽,以此表达两人关系的决裂。
玛丽的世界瞬间塌了下来,她销毁了自己的著作,在一罐炼奶上写下“Irsquo;M SORRY”寄回给马克思,她等待着他的原谅,这次打击让她变得懒散、颓废和抑郁,在她身上我们似乎见到她母亲的影子,最后一根稻草——她丈夫的离去——让她近乎绝望。而就在她准备自杀之前,她久久不敢出门的对门邻居第一次突破了自己对出家门的恐惧:他敲开玛丽家门,将放在门前的马克思的包裹双手呈给她,再划着轮椅回去。玛丽拆开包裹,看见整整一箱都是自己和马克思都最爱的动画片《诺布莱之家》的小人模型——这是马克思数十年来买彩票中了以后买下的一整套,他把这些小人作为自己原谅玛丽的标志,他最终选择原谅她,他写道:
“我原谅你是因为你不是完美的,你不完美,我也一样。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缺点,但我们能选择我们的朋友,我很高兴选择了你。伯纳德哈斯豪夫医生还说,每个人的一生就像一条很长的人行道,有些人的路铺得很平整,还有些人,就和我的一样,有着裂痕、香蕉皮和烟头。你的人行道和我的很像,或许没有那么多裂痕。但令人欣慰的是,有朝一日我们的人行道会相交,那时我们可以一起分享一罐炼奶。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唯一的朋友。”
一年以后,玛丽背着一个婴儿带着行李来到纽约,她推开马克思公寓的门,看见马克思头仰着,就在那天清晨马克思喝完炼奶,离开了人世。玛丽将打字机的M键放回原处,坐在马克思旁边,握住他的手,或许还带着一点温热,她朝着马克思面朝的方向望去,看见自己寄给马克思的“泪水瓶”(马克思曾经向她抱怨自己不能在适当想哭的时候流泪),她寄给他的她年幼时的照片,还有——看到这里她情不自禁地惊呼出声——整整一墙的信纸,熨平后贴满了墙壁,还有她画的各种简笔画泪水夺眶而出,她终于能靠近自己交往了十八年的笔友,闻闻他身上的甘草和古书味道。最后的镜头交给陪伴马克思多年的小鹦鹉,它不解地张望着,仿佛从未知晓发生的一切。
这是一部黏土动画电影,画风偏暗,小人们虽然称不上标致可爱,却有着特别的动人之处。玛丽世界的淡彩色,和马克思世界的黑白互为对照,只有人们的舌头、口红、路边的花、玛丽的行李箱、戒指、发卡、送给马克思的毛球是红色的(马克思戴在头上的毛球是他的世界里唯一鲜艳的颜色)。影片讲述了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它的动人不是像《寻屋环游记》那样的回忆与陪伴,而是两人十几年磕磕碰碰走过来的真实。
他们两人的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玛丽和马克思小时候都被人欺负,也在爱情上遭遇不少挫折,喜欢巧克力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