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儒学-公开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代儒学 董仲舒 《史记·儒林列传》:“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 《论衡》:“虽无鼎足之位,知在公卿之上。” 《论衡》:“文王之文在孔子,孔子之文在仲舒。” 。《论衡·佚文》:“孝武之时,诏百官对策,董仲舒策文最善。” 《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 《汉书·董仲舒传》 赞曰: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无)以加,管晏之属,伯(霸)者之佐,殆不及也。”至于向子歆以为“伊吕乃圣人之耦(偶),王者不得则不兴。故颜渊死,孔子曰‘噫!天丧余。’唯此一人为能当之,自宰我、子贡、子游、子夏不与焉。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今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然考其师友渊源所渐,犹未及乎游夏,而曰管晏弗及,伊吕不加,过矣。”至向曾孙龚,笃论君子也,以歆之言为然。 天人三策(《贤良对策》)之缘起 夫五百年之间,守文之君,当涂之士,欲则先王之法以戴翼其世者甚众,然犹不能反,日以仆灭,至后王而后止,岂其所持操或缪而失其统与?固天降命不查复反,必推之于大衰而后息与?乌乎!凡所为屑屑,夙兴夜寐,务法上古者,又将无补与?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性命之情,或夭或寿,或仁或鄙,习闻其号,未烛厥理。伊欲风流而令行,刑轻而奸改,百姓和乐,政事宣昭,何修何饬而膏露降,百谷登,德润四海,泽臻草木,三光全,寒暑平,受天之祜,享鬼神之灵,德泽洋溢,施乎方外,延及群生?………“何行而可以彰先帝之洪业,上参尧舜,下配三王?”(《汉书·董仲舒传》) “朕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汉书·董仲舒传》) 《天人三策》主要内容 1、天谴、灾异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汉书·董仲舒传》) 理论渊源: “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天者,百神之君也。”、“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繁露·玉杯》) 2、力主德治,反对独任法术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 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天道有阴阳,人间有德刑。天以阳气为主,以生养为德;人亦应以德政为生以生成为意。………今废先王德教之官,而独任执法之吏治民,毋乃任刑之意与!孔子曰:“不教而诛谓之虐。”虐政用于下,而欲德教之被四海,故难成也。”(《汉书·董仲舒传》) 3、主张大一统,尊王攘夷,罢黜百家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4、建立太学,改革人才拔擢制度 “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库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 (《汉书·董仲舒传 》) “立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选贤才,举孝廉,郡国岁献二人,著为功令……。”班固曰:“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汉书·董仲舒传》) 重要命题及主要观点 1、天人感应 2、屈君而伸天(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3、春秋大一统,尊王攘夷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建议设立太学 6、性三品说(人副天数:“天两,有阴阳之施,身亦两,有贪仁之性”(《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善如米,性如禾。禾虽出米,而禾未可谓米也。性虽出善,而性未可谓善也”《春秋繁露·实性》 ) 7、三纲五常说 三纲五常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妇为阴。”(《春秋繁露·基义》)“阳贵而阴贱,天之制也。”(《春秋繁露·天辨在人》) “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故《含文嘉》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白虎通义·三纲》) “三纲”之说首见于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而“五常”之说首见于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汉书·董仲舒传》)。 三纲渊源 《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父子有亲,君臣

文档评论(0)

老刘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