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嵬(其二)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李商隐《锦瑟》中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我们从诗中读到了一个别样的李商隐。那么,这节课,我们看一看作者又到了哪里,为我们留下了怎样的优美诗篇。 1.体会诗歌的语言和情感特点;(重点) 2.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难点)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重点) 《马嵬(其二)》以“马嵬”命名,写唐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死杨贵妃的故事。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逃往蜀地。随行军队行至马嵬(今陕西兴平西)驿哗变,诛杀奸相杨国忠,逼迫玄宗杀杨贵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马嵬之变”。 他生未卜此生休 欲说还休 休戚相关 闲话休提 徒 一词多义 海外徒闻更九州 徒劳无功 休 (空) (白白地) (断绝) (休息、休整) (喜庆、欢乐) (不要)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1.《马嵬(其二)》中首联运用了怎样的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提示】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流露出作者讥讽的语气,如“徒闻”是诗人讥讽唐玄宗荒唐的举动;“他生”与“未卜”说明了两人的约定难以实现,“此生”与“休”说明了他们夫妻俩无法厮守的现实。 2.作者在颔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中表达了哪几层意思?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提示】包含了三层意思,作者把今与昔的不同处境和心境对比,烘托出唐玄宗在逃难中的落魄,是第一层意思;与“鸡人报晓筹”的宫廷生活相映衬,暗示主人公希望重享昔日的安逸,是第二层意思;用“空闻”和“无复”相对应,表达昔日不在,是第三层意思。 主要运用了反衬和对比的写作手法。 3.你是如何看待“六军同驻马”与“七夕笑牵牛”之间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提示】二者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没有昔日的荒淫就没有今日的落难,作者通过对比,点出了唐玄宗昏庸的一面。 4.《马嵬(其二)》的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中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提示】作者通过这一冷峻的诘问,让后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悲剧性结局。 5.请赏析“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提示】作者在这里向世人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反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会“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对比手法内涵、类别及作用 一、内涵: 对比是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 二、类别及作用: 1.动与静的对比 动静结合是写景的主要手法,在诗中把景物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以形成相互对比,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境。 2.虚与实的对比 诗歌中的“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诗歌中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3.今昔盛衰的对比 诗歌内容的今与昔的对比,常常表现在一些以古讽今的诗歌中,通过昔盛今衰的对比,以形成强烈的表达效果,达到讽劝的作用。 4.哀与乐的对比 在古典诗歌中,感情上的哀与乐的同时使用,往往形成对比,产生强烈的表达效果。 马嵬 (其二) 唐皇之悲 马嵬之变 千年一叹 招魂 出逃 无奈 讥讽 荒淫误国 (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思 远 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 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诗词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从景与情的角度思考。开头写景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写出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给下文留下了铺展的余地。 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