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画里阴晴》
一、作者
吴冠中(1919- ),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出生于江苏宜兴农村。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后考取旧中国教育部公费留学法国。1950年返国后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终生探索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画之余偶写文稿。国内外已出版画集四五十种,文集近十种。曾在英国、美国、法国、新加坡国家博物馆举办画展,获法国文化部文艺最高勋位及巴黎市金勋章。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1自然段由“默看细雨湿桃花”起笔。先叙述路过故乡的感受。
第2自然段承上赞美湿的景色“格外有韵味”。
第3自然段转而说明“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的因由。
第4自然段综上所述,借用“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作比喻,说明阴和晴两种审美趣味可以并行不悖。
三、阅读第一二段:
(1)第一段写了什么?明确:由窗外雨景引出了潘天寿先生的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
(2)朗读第一段,找出描写宜兴春雨的句子。
明确:“雨洗过……默看细雨湿桃花”在这里,引用了“默看细雨湿桃花”的诗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起笔,引起话题。
(3)第1、2自然段是通过哪个词语衔接起来的?这样过渡有什么好处?
明确:第1、2自然段是通过“湿”这个词语衔接起来的;这样过渡显得自然、紧凑。第一自然段说“湿”字透露了画家敏锐的审美触觉;第二段紧承上段,说“湿”渲染了山林村落,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正因为“湿”使本不协调的红土和绿竹协调了起来。
(4))“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反衬的手法,突出了雨后大自然的美丽怡人。
(5)湿和雨在普通人眼里和画家眼里有什么不同?
明确:在普通人眼里,湿和雨景只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在画家的眼里,“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作者从“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传统文化中找到了渊源,觅到了知音。
解析:因为雨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使本来不协调的颜色也协调了起来,增加了大自然的另外一种美感,所以作者觉得雨后的大自然很有韵味。这是作者以画家的眼光观察自然的独特感悟,加进了作者的主观感受。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写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表达的也是这种感受。作者这种对雨后湿景的独特感悟,是中心论点得以确立的前提和条件。
(6)那么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感觉到这“湿”带给人的这种美的享受呢?
明确:不是。主人就因为下雨而感到遗憾。所以雨景在普通人的眼里和画家的眼里是不同的。在普通人的眼里,湿和雨景只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在画家的眼里就不一样,用课文的话来讲就是“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湿了的大自然却格外地有韵味。
四、分析第三段
1. 课文中提到了几种绘画技法。
明确:(1)中国画简称“国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动物画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各有特色。在世界美术领域,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风格。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中国画主要包括两种画法:水彩画、水墨画。
水彩画:用水彩绘成的画。水彩是用水调和后使用的绘画颜料。
水墨画:指纯用墨不着彩色的国画。
(2)油画:是西方绘画最重要的画种之一,采用油画颜料,在制作过底子的布、纸、木板等材料上绘制作品 。油画强调光感,运用色彩冷暖对比、明暗强度对比、厚薄层次对比进行光感创造,油画的主要材料和工具有颜料、画笔、画布、画刀、上光油、画框等。(介绍印象派大师作品)
2. 西洋油画家对阳光和阴雨的感受和表现与作者有什么不同?
明确:西方油画家崇尚阳光,“一味分析色彩与阳光的物理关系”,陶醉于阳光所刺激的强烈色彩感受,很少将阴雨作为一种审美趣味来表现。而作者却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
3. 那是不是意味着作者就是画中国的水墨画,而不画西洋的水彩画呢?
明确:作者早年是留学于法国既画过水彩画也画过水墨画。在实际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就是既不盲目追随西方画法,也不局限于传统的技法,是二者之间的变种。这是作者自己的创新。在继承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
五、分析第四段
1. 为了表明自己的创作风格,作者在第四段表明了自己的观点,阅读第四段找出这句能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
明确:数十年来……都不很合用。也就是说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我们不能因循守旧,套用老的办法,而是应该不断的创新。艺术贵在创新。这是文章的中心。
2. 作者在这段中用了一句古语来说明自己的创作风格是兼容中西画法,创造出新的画法。是哪一句?
明确:“人们喜欢晴天……可以兼得的”这个句子的含义是:作者在自己的绘画中同时融汇了中西方两种绘画技法。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