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浓度测定—Bradford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蛋白質濃度測定—Bradford法 實驗目的 了解Bradford法定量蛋白質的原理,並藉由已知濃度的蛋白質溶液之吸光值所 繪之標準曲線,推測未知溶液蛋白質的濃度。 實驗原理 測定蛋白質含量有兩種主要的方法,一種是利用蛋白質本身的物化性質, 如紫外光吸收來測定;另一種則以化學染劑顯色測定,如Biurets method、 Lowrys method、Bradfords method、BCA method 等。這些方法各有其優缺點, 選用何種方法測定蛋白質含量,可根據實驗需求選擇。(參考下表)。 目前,Bradfords method是一般實驗室最常用來測定蛋白質含量的方法, 其作用原理及特點簡述如下: 蛋白質溶液在酸性溶液下與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G-250 dye結合後(主要是鹼性與芳香族類胺基酸,尤其是arginine),使蛋白質的吸收峰位移至波長465~595 nm附近。 在A595的吸收值與蛋白質濃度呈正比關係。蛋白質標準品通常採用小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Coomassie Brilliant dye與蛋白質反應約2分鐘可完全,其顏色穩定性並可維持1小時而不影響測定值。 微量分析之蛋白質濃度可低至1~20 μg,靈敏度優於Lowrys method,且干擾也較其他方法少。 Bradford法是測定總蛋白質濃度方式中,利用簡易的顏色變化的一種檢測法。標準檢驗時蛋白質濃度約在50 μg/mL至1,400 μg/mL之間,微量檢驗時則適用蛋白質濃度低於25 μg/mL,一般也可使用微量滴定盤來進行分析,以降低試劑使用量。 使用Protein assay reagent(BIO-RAD)來測定蛋白質的濃度,是利用Coomassie Blue G-250(CBG 250)在溶液中與鹼性蛋白質(特別是arginine)和芳香族胺基酸結合,結合後最大吸光值的波長由465 nm變成595 nm,顏色也由酸性環境的茶色變為與蛋白質結合的藍色,所以可藉由藍色產物生成量的多寡,也就是待測液在595 nm時的吸光值來判定溶液中蛋白質的含量。此種檢驗非常適合測定蛋白質及分子量大於3,000-5,000的polypeptides,而許多清潔劑及鹼性蛋白質緩衝液已知會干擾檢驗結果,儘可能避免使用。 儀器藥品 計時器 操作架 pipetman tips 微量離心管 振盪器 塑膠比色槽 桌上型離心機 分光光度計 BSA(Bovine Serum albumin, 1 mg/mL) L-arginine、L-tyrosine Sample1與Sample2 protein assay reagent(BIO-RAD) 實驗方法 1. 認識分光光度計並熟悉其操作方式,使用前先熱機15分鐘。 2. 繪製標準曲線:利用標準蛋白質BSA(1 mg/mL)配置蛋白質稀釋液濃度 分別為50、25、12.5、6.25、3.125、0 μg/mL,加入protein assay reagent後混合均勻後,靜置於桌面上5~10 min,選取1公分光徑之塑膠比色管,分 別測定各管595 nm波長之吸光值。 3. 樣品測定:將樣品稀釋成適當濃度(若樣品濃度過高時,建議可由100X、 500X、1,000X、2,000X稀釋)加入protein assay reagent(BIO-RAD)後混 合均勻後,靜置於桌面上5~10 min,測定其595 nm之吸光值。 4. 測定樣品之吸光值介於0.1-1之間的讀值,且其吸光值之範圍落在標準曲線 之吸光值內,並將樣品吸光值結果帶入標準曲線之迴歸方程式中,並求出待測蛋白質的濃度。 注意事項: 1. BIO-RAD protein assay reagent具刺激性,應避免與皮膚直接接觸。 2. 蛋白質與試劑反應2分鐘可反應完全,但需在1小時內完成測定。 結果 問題 1. 根據實驗BSA濃度與吸光值的測定結果,以吸光值(A595)為縱軸,蛋白質 濃度(μg/mL)為橫軸,。再利用內插法,回推出其他的蛋白質濃度。 2. 根據參考文獻內的網址,試比較Bradford、Biuret、BCA等三種蛋白質濃度測定方法的優缺點及特色。 參考文獻 1. 李建武、蕭能庚、余瑞元、陳麗蓉、陳雅蕙、陳來同、袁明秀編著,『生物 化學實驗原理與方法』,p.268-271,藝軒出版社,1999年。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