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诗歌语言的特性及审美特征.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档案编号:       档案编号: 网络教育毕业论文 论诗歌语言的特性及审美特征 学生姓名:刘炳岗 指导教师:段立超 教授 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 专业 学 号:10035142701006 学习中心:江西省吉安市永丰进修学校奥鹏学习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1 年 11月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对本文有以下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已按相关要求及时提交论文提纲、初稿,最终形成本文; 在撰写过程中主动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接受导师的指导; 本文符合相关格式要求,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单篇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超过800字; 本人本文成稿过程中不存在他人代写、抄袭或和他人论文雷同的现象; 论文作者签名: 刘炳岗    日    期: 2011    年 11  月 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 论文作者签名: 刘炳岗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2011  年 11  月 日    期:     年   月 论文作者信息: 工作单位: 江西省永丰县教师进修学校 联系电话: 137079656770796-2551017 _ 通讯地址: 江西省永丰县教师进修学校 邮 编: 331500 _ 注:此页均需学生及指导教师本人填写 摘 要 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讲求含蓄蕴藉、余味曲包,多义化、感觉化的倾向很明显,带有强烈的暗示性、启发性。要求诗歌以有限的、极富包孕力的文字,创造出无限丰富的形象与意蕴,以最简洁的语言形式吸附、函容最丰富的意义,把“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作为诗歌语言的最佳形态。古代诗人认为“言有尽而意无穷”,语言自身是有限的,它所指向的却是无限,诗不是以表现语言为指归的,语言文字仿佛是一种指标,一种符号,指向无言独化的自然或情感世界,诗语即是在超级语言的有限中走向无向美。 关键词:诗歌语言;特性;审美特征 前 言 中国古代诗歌讲求储蓄蕴藉、余味曲包、含而不露、语尽情遥,要求诗歌以有限的、极富包孕力的文字,创造出无限丰富的形象与意蕴。纵观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诗歌语言具有音乐性、反常性、张力等特性。中国古代诗家对诗歌语言的审美要求大体经历了一个由自然质朴到雕琢富丽再复归自然含蓄的过程。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语言观出发,古代诗人在诗歌语言的特性的总体审美取向上,追求以最简洁的语言形式吸附、涵容最丰富的意义,把“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作为诗歌语言的最佳表现形态。当然第三个阶段与第一个阶段相比,已有了质的不同、质的超越,它是在诗歌语言经历了长期的磨砺、发展后,随着古人文学创作实践的不断深入和文学语言观的深化,而体现出的成熟的诗语观,是中华民族对诗歌以至整个文学语言的成熟审美要求。 一、诗歌语言的概述 所谓“诗歌语言”,就是物象之间有机化、戏剧化的神秘联系,也可说诗人的历史宿命就是不停地激活着物象(包含人物)与物象之间的神秘联系。“有机”就是合理、融洽非那样不可,“有机化联系”就是能体现因果关系的必然联系,“戏剧化”就是情节化出乎意料化,“戏剧化联系”变不可能为可能的艺术化联系。跟大众语言相比,它是一个呼之欲出的口型、一条如簧的舌头、嗡嗡颤动的声带,它是“可感受到”但不是说出来的话,它是“正在”而不是联系的结果,它是物与物的联系而不是词与词的联系(尽管有时物可省略),因为物是有生命气息的,而词语没有,不能联系,如“咱们的中华(闻一多)”是语言,“相信未来”是口号。它是被激活的物像联系而不是沉睡的物象关系,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是诗,“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是散文。 二、诗歌语言的特性 (一)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诗歌语言按照和谐、对称的规律运动诗具有了韵律、节奏,呈现出音乐性。 诗歌语言处在有生命的运动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