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
《吆喝》备课思路(修改稿)
一、江南吆喝,衔接导入
“栀子花来——白兰花”,(必须酝酿好,吆喝出江南地区的口音和韵味儿,建议在幕后吆喝,边吆喝便走到前台)在花香四溢的江南小巷,每每到了春天,耳边总会响起这吴侬软语,会想起小时候住过的弄堂,会想起妈妈衣襟上挂着的那两朵白兰花。而今天,我们也将跟随作家萧乾的《吆喝》回到二十年代老北京的胡同儿,去聆听那座古老城池的心跳,去感受老北京最有特色的声音——吆喝。(这段道白,要娓娓道来,不疾不徐,富有情感;最后的“吆喝”二字吐字要加重,甚至不妨加上文中的一句吆喝!)
(如果吆喝一遍场面还没有静下来,就吆喝第二遍。)
二、感知“吆喝”,初识特点
(一)检查预习,引出“吆喝”
1.昨天的预习,需要关注的字词比较多,我们今天以“字词听写”的方式来检查一下。 、招徕 囿于 隔阂 蘸 合辙押韵
(一位同学上来写,其他同学听写在预习单背面)
A.(听写全对:同学们预习得很充分!——直接进入下一环节)
B.(听写较差:错的字词,从字形和意思上去纠正。“招徕”指招揽顾客;“徕”:把南来北往的人招来,所以用“彳”。“囿于”: 被局限在;受(某种情况)拘束。所以,外面这个“口”表示束缚。“蘸”是先上下再左右的结构,注意四点的位置。“合辙押韵”:明清以来,北方民间戏曲把“韵”叫做“辙”,“合辙”就是要符合诗韵要求,所以“合辙”就是“押韵”的意思。)
2.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题作者。请你说说“吆喝”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A.学生读和解释都不错:你真是太厉害了,和老师在字典上查到的一样! PPT出示
B.学生读或解释出现了问题:我们来看一下《现代汉语词典》对“吆喝”的注解。 PPT出示
(二)整体感知,认识吆喝
1.“吆喝”的“喝”是轻声,它的解释为“大声叫喊”(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现代汉语词典》
那么在这篇文章中,又有哪些吆喝呢?快速浏览课文,圈画文中的吆喝。
2.选择一横列或一竖列(视学生座位而定),把你刚才圈画的吆喝一人大声吆喝一句。
(老师先吆喝一句,学生接下来吆喝,学生吆喝的不错,可以再加一列。)
学生吆喝一句,老师点评一句: = 1 \* GB3 ①当真又厚实又朴素! = 2 \* GB3 ②好一个大柿子! = 3 \* GB3 ③这白薯真馋人,老师都想吃了! = 4 \* GB3 ④看来我得赶紧买一挂/根了,不然没了! = 5 \* GB3 ⑤好可怜的乞丐! = 6 \* GB3 ⑥手艺真好! = 7 \* GB3 ⑦有这么好吃/好吃又便宜的萝卜? = 8 \* GB3 ⑧真诱人的糖葫芦儿! = 9 \* GB3 ⑨呀,我没被吓一跳啊! = 10 \* GB3 ⑩好有才的乞丐!
3.师:刚才大家一口气吆喝了那么多,我们再来看课文,和《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相比,文中的“吆喝”只是“大声叫喊”吗?“吆喝”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生各自寻读,师生交流:
我发现老北京的吆喝大多是“唱”出来的——不仅仅是“大声吆喝”;
作者在文中还说吆喝是一种叫卖艺术和口头广告——除了做买卖的吆喝,作者还写到了乞讨者的吆喝,可见作者笔下的吆喝形式更丰富,内容更广泛;
③我还发现作者强调了吆喝的作用是“变着法儿吸引顾客”——无论是做买卖还是乞讨,引起别人的注意总是最主要的目的。
师小结:(PPT呈现文中三个关键语句)作者笔下的“吆喝”在功能上或叫卖或乞讨,在形式上不只是“大声叫喊”,可唱可白。总之是为了——“变着法儿吸引顾客”。(PPT、板书)
三、品读吆喝,感受京味
(一)主问题:那么这些形式多样的吆喝究竟是用怎样的技巧,“变着法儿吸引顾客”的呢?刚才圈画的“吆喝”有没有哪句也吸引了你?
1.教师示范
老师先来和大家分享最吸引我的那句吆喝(投影:“馄饨喂——开锅!”) (师大声吆喝)哎,老师这么一吆喝,大家就多少有点感觉了,试想,在严冬的傍晚,(放学)回家的路上,饥肠辘辘之时,听到这样一声吆喝的话,我们怕是早已迫不及待地跑到那热气腾腾的馄饨挑子前了吧?
仅从文字上来看,这句吆喝就很有讲究(投影:这里用破折号“——”将一声“喂”拉得又轻又长,让声音有了穿透力,而一个感叹号“!”强调了“开锅”两字要重读,也立马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馄饨挑子前热气腾腾的场景,非常有现场感,很是诱人!)
所以,这句吆喝作者通过标点告诉了我们声调的变化,也正是这种变化吸引了我。如果是“馄饨喂开锅”(师生一起吆喝这两句,比较有无标点的差别),就没有这样的感觉。
2.学生研读
师:那现在请你们选出最吸引你的那句吆喝,把吸引你的理由写在那句吆喝的旁边。同桌合作品读一处。
(1)自读课文,研读批注。
(2)同桌吆喝,相互补充。
(3)课堂展示,交流理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