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1、全球海陆分布有哪些特点世界海陆分布形势大致有以下特点:
第一,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这里陆地占北半球总面积的五分之二,并在中、高纬度地带几乎连成一片.
第二,除南极大陆外,所有大陆都南北成对分布
第三,大部分大陆的轮廓都是北宽南窄,呈倒置三角形.
第四,弧形列岛和较大的岛屿多位于大陆东岸。
第五,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轮廓非常相似,海岸线彼此几乎吻合,仿佛是由一块大陆分离开来似的.
2、对比分析世界大陆地形和海底地形的主要特征
大陆地形特征:1地形高低起伏悬殊2地形类型多种多样3地形结构因洲而异
海洋地形特征:1深度大高差大2洋底地形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洋盆3洋脊贯通四大洋
3、世界有哪些主要的气候带和气候型、简述其分布、特点和成因
Biaoge
4、以北半球的气候带和气候型为例,解释世界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的分布规律有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布规律.以北半球为例,按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气候类型依次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气候(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气候(大陆东部的温带季风气候,大陆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中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为: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由沿海向内陆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荒漠气候).
5、沙漠化的危害、做了哪些工作?
沙漠化:土地退化,使得土地生物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和地表类似沙漠景观的出现,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脆弱生态环境综合作用的产物。
荒漠化: 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
使得居民流离失所、粮食紧缺
措施:联合治理
第二章
1、全球都有哪些自然带?分布?特点?
biaoge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整体性 所谓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之间内在的联系性,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并结合为一个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包括三方面内容: 内在关联性:内在联系性是指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来实现的。
空间组合性:空间组合性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按纬向地带性和经向地带性规律,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
动态演变性:指自然环境外部能量输入和物质输入的可变性,导致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整体环境的不断演化。
地域分异规律概述 地域分异是地表各组成成分及自然综合体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分成相互更替的各级单位的现象。地域分异主要包括地带性分异、非地带性分异和垂直地带性分异。地域分异包含了地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空间相互作用。 纬向地带性规律表现为: 1、延续于所有大陆的世界性地带。2、地带段性。非地带性表现为: 1、经向地带性:由沿海向内陆形成特征不同的自然地理单元,它可以跨越几个纬向自然带。2、区域性:地质构造所形成的地貌特征和由此产生的气候、植被、土壤等的差异。 非地带性的形成原因:太阳能在地表分布的不均,引起气候及相关地理过程的带状分布。 垂直自然带:是随着地形垂直高度的变化而发生的自然环境的变化,是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一种。
第三章自学
大陆架的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
一、大陆架的生态经济意义 1、大陆架区域海水较浅,光照充足?,潮汐、波浪和海流的作用比较强烈,有利于海水层的垂直混合。因此,这里是海洋生物的理想栖居场所,孕育着巨大的海洋生产力。 2、大陆架不仅是海洋生物的富集区,而且还是油气资源的富集地带。 3、这里还是金属矿藏和海底砂矿的主要分布区。
二、大陆架的开发与海岸带管理 (一)海上圈地运动的兴起(二)大陆架制度的兴起 (三)海岸带管理大陆架资源丰富,开发便利,现已几乎所有的开发活动都集中于大陆架区域,使这里成为人类影响海洋最深刻的区域。
海洋污染:石油污染,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与赤潮,固体废物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
第四章
1、对比分析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人地相互作用的特征
传统农业社会从人地关系的垂直联系上看,基本维持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其技术结构尚不足以对自然界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同时社会调控结构又有力的保障了人与自然之间由于人口的增多而导致的脆弱的平衡。
工业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和矛盾比农业社会复杂得多,产生的问题也日益多样化。主要表现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诸多领域。综观工业社会的发展历程,虽然短暂,但却使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程度在扩大,人与自然的矛盾在不断激化,尤其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上。
2、谈一谈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下一代人满足其需求造成危害的发展。
经济发展、社会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JSCC B系列变频器产品手册.pdf VIP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6课《麻雀》 配套练习(含解析).pdf VIP
- 认识医生和护士幼儿园助教幼儿园医学科普.pptx VIP
- 标准图集-19S910: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pdf VIP
- 成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临床规范应用专家共识.pptx VIP
- 数字化赋能下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改进机制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成人无创通气设备相关面部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预防指南》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管理暂行办法.docx VIP
- C836056【强化】2024年重庆大学100100基础医学《660基础医学综合(西医)之生理学》考.pdf VIP
- 提高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完善率医院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