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美食文化-客家美食整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客家美食文化 11/3六龜社區 講師簡介 ─劉得交 •現職:高雄大八大飯店師傅 • 經歷: 1.高雄─易牙美食節第 19,20屆全國美食文化大展評 審委員 2.2016台灣瓜果暨米食嘉年華社會組亞軍 3. 南區客家美食料理比賽料理職人遇到粄條三兄弟 職業組冠軍 4.陽明中學第10,15,16期地方小吃班教師 5.陽明中學第14期中餐班教師 6.高雄第二監獄丙級中餐烹調班講師 7.協助第五屆YMCA樹造幸福公益日活動 8.協助104年度「九九重陽、敬老關懷」餐會活動 客家人_遷徙所發展出來的飲食習慣 •由於天災及戰亂的關係,客家先民不斷的在異地 安定、遷徙,在持續多年的遷徙行動,陸續有客 家人安定下來,久而久之遂以當地人自居,而大 多數繼續遷移的客家先祖,依然以「客人」自稱, 也就成為我們現在狹義稱呼的「客家人」。 •客家人集中在廣東、廣西、福建、江西和台灣, 故料理又名閩西菜、東江菜和贛南菜等。 客家人_遷徙所發展出來的飲食習慣 •遷徙,是極需要耐力及體力的一個艱苦的過程, 為了支撐遷徙的過程,飲食必須要能夠提供他們 足夠的營養。 •另外,由於客家人多落腳在較偏遠的山區,因此 飲食習慣也受到居住地環境極大的影響,所以食 物的保存也是極為重要的。 •客家人因山居及不斷遷徙的生活經驗,因而發展 出獨特的飲食文化,因此塑造了客家「吃野、吃 粗、吃雜」的飲食特性。 客家人_遷徙所發展出來的飲食習慣 •因此飲食傾向「鹹、香、肥 」三個原則的重口味 菜,並且各式處理過的醃製菜類作為食材入菜。 • 此外還有四大特色: 1.重山珍,輕海味 2.重內容,輕形式 3.重原味,輕混濁 4.喜歡吃內臟及醃物 台灣客家飲食文化 • 而在台灣的客家文化,歷經了兩百多年的演變, 並隨著台灣社會、產業的遷移蛻變,如今所留下 的客家美食文化雖與最原始的有所差異,但在紛 攘的飲食表現中,至今仍可清晰地看到傳統客家 飲食文化之精髓。 •這當中所蘊含的實用意義,可由三個方向說明: ➢醬乾文化 ➢客家米食文化 ➢客家菜餚文化 醬乾文化 醃製食品是客家飲食中重要的精髓所在。• •客家人以「曬乾」與「醃漬」方式,發展出能 長期保存食物的技巧。 •不論是「曬乾」或「醃漬」統稱為醃漬菜。醃漬 菜又分別為乾、泡、醃、醬四大類 醬乾文化 •乾 •是指以曝曬陽光為主的乾性醃菜,像覆菜(福菜)、 鹹菜乾(梅乾菜)、蘿蔔乾、蘿蔔絲、筍乾、高麗菜 乾、蕃薯籤等。 福菜 蘿蔔乾 番薯籤 圖片來源: https://icook.tw/recipes/39694 、 醬乾文化 •泡 •就是漬,有分成醋漬、油漬、鹽漬等等不同的做法, 用多量的水分和作料,使蔬菜產生鹹、酸等味的醃菜, 像各種泡菜。 醃• •用鹽、糖、酒或其他作料揉或壓,使蔬菜產生鹹味或 酸味為主的醃菜。 •根據醃的時間長短,分為七天之內的暴醃,和費時一 週以上的老醃。 醬乾文化 •醬 • 將蔬果進行處理,再醃入醬油、桔醬、豆醬、甜麵醬 等等,使蔬菜產生濃厚的味覺,如豆腐乳、脆瓜。 桔醬 豆醬 豆腐乳 圖片來源: https://goo.gl/GDk9Tz 、 https://goo.gl/mMysgR 、https://goo.gl/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