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後赤壁賦—原文、翻譯及段落大意 蘇軾
(一)記敘是歲(壬戌)十月之望,(二客從予)攜酒與魚,復游於赤壁之下。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板。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歎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似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於是攜酒與魚,復游於赤壁之下。
翻譯:這年十月十五,從雪堂出來,準備回到臨皋;兩個客人跟我一道,同走過黃泥坡。這時已經有了霜和露水,樹的葉子完全脫落,下看是各人的影子,上看是晶明的月亮,大家看著都很喜歡,一路邊走邊唱,互相應和。一會兒卻歎氣說:「有客人卻沒有酒,有酒卻又沒有菜;月這樣白,風這樣清爽,怎麼對得起這樣的好夜色?」客人說:「今天黃昏時候,網得了些魚,大口細鱗,樣兒倒很像松江的鱸魚;不過怎樣才能弄得到酒呢?」回家裡跟太太商量,太太說:「我這兒有一斗酒,收藏已經很久了,正是準備給你尋不到酒喝的時候喝的。」於是便帶了酒和魚,再到赤壁下面去遊。 (二)記敘予登千尺斷岸,二客不能從。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戈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龍,攀栖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
翻譯:江流發出了聲響,岸上有千尺聳立的絕壁,山這樣高,顯得月更小,潮水落下,石便出現;算來才隔多少時候,這江山卻變得幾乎不能認識了!我便撩起衣服上去,踏著險峻的山崖,扒開蒙茸的亂草,蹲在像虎豹一樣的怪石上,攀爬像虬 龍一樣的樹枝上,上面仰攀鶻鳥高險的窠巢,下面俯看馮夷幽邃的宮殿。兩個客人都無法跟隨上來。
(三)抒寫予觸(冬)景而生之悲情(悄然、肅然、凜乎)。
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湧,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翻譯:突然傳來一聲長嘯,只覺得草木都為之震動,山在鳴,谷在應,風在號,水在湧。我也悄悄感到悲傷,靜靜生出恐懼,毛髮悚然覺得不能再行逗留。回去坐船再遊,把船直放江心,聽憑流到什麼地方便在什麼地方休息。
(四)記敘孤鶴掠舟而過。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元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翻譯:那時差不多半夜了,四面看看,寂靜無聲。恰好一隻鶴,從東邊橫掠江面而來。翅膀像車輪,身上像穿著黑裙白衣一般,悽厲地長鳴一聲,掠過我的船兒向西而去。
(五)藉夢與驚悟,抒寫予孤獨之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乎?」問其姓名,俛而不答。鳴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予亦驚悟;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翻譯:不久,客人散去,我也回家睡覺。夢見一個道士,穿著羽毛的衣服,彷彿跳舞的姿勢,經過臨皋亭下,對我作揖說:「赤壁遊得暢快嗎?」問他的姓名,低頭不答。我說:「啊啊!我知道了。飛著叫著經過我身邊的,不就是您嗎?」道士只顧瞧著我笑,我也驚醒過來,打開窗戶一看,卻不見他在那裡了。
※說明:
1.主旨是(藉赤壁冬景蕭索)抒寫予孤獨悲涼之感。(篇外〉
2.賦體自先秦屈原以來,經過了兩漢古賦、六朝駢賦、唐代律賦的文體變化,到了宋代則發展成為所謂的「散文賦」。元人祝堯曰:「愚考唐宋間文章,其弊有二,曰俳體,曰文體。」所謂的「文體」,即是「以散文為之」的文賦。散文賦配合古文運動的進行,改革賦體一貫駢偶麗辭的風格,注入散文化的語句,使賦體至宋代令人耳目一新,同時也奠定了「散文賦」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這樣一個文體的改革工程,自宋代的文壇領袖歐陽脩開始,至蘇軾則臻至極高境界。而在東坡之七篇文賦中,又以前、後〈赤壁賦〉最享有盛名,是中國賦史和文學史上備受推崇的佳作。
3.前、後〈赤壁賦〉所以成篇,導因於蘇軾人生旅途上的一次大風波──「烏臺詩案」。東坡於宋神宗元豐二年(西元一○七九年),因作詩諷刺王安石所主張的新法,被捕入獄。在經過殘酷的折磨之後,貶官黃州(今湖北黃岡縣)團練副使,不得簽署公事,不能擅離貶所,實際上就是被軟禁在黃州。這是蘇軾政治生涯由順轉入逆的開始,卻同時也是他創作生命的豐收期。前、後〈赤壁賦〉即是此一時期之代表作,主要是東坡藉由前、後兩次(元豐五年七月和十月)遊歷赤壁的機會,透過和隨客的問答和獨自登臨,抒發對宇宙萬物「常」與「變」的體會。歷來針對前、後〈赤壁賦〉比較其異同的討論很多,在形式上,雖然二者皆屬於散文賦,但〈前赤壁賦〉對偶句數明顯多於〈後赤壁賦〉,且還離不開賦體問答鋪陳的形式。然而〈後赤壁賦〉在這兩方面較於前者,似有突破傳統賦體創作的態勢。在內容上,〈前赤壁賦〉運用譬喻手法闡釋「變」與「常」的哲理;〈後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