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保护认识与实务分享剖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兒童少年保護認識與實務分享 高雄縣家扶中心 社工督導:張允中 張允中簡歷 *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畢業 *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系畢業 *高雄縣家扶中心社工督導 *正修科技大學幼保系講師 *高雄縣社工專協 第二屆常務理事、第三屆監事 *台灣性學會 第二屆理事 *高縣家扶中心中崙社區服務隊、岡山展愛隊義工督導 *慈惠護專 志工社指導老師 *台北、高雄張老師 督導 *曾獲95年第三屆高雄縣社工專協 社工專業人員表揚-家庭服務獎 *曾獲救國團張老師-金手獎 兒童保護的由來 1874年Mary Ellen事件始末 1874年一名九歲女童Mary Ellen,遭受其養父母的長期不當對待的消息,被一位負責紐約市貧民工作的社工員發現, Mary Ellen遭受到身體的毒打、被鐵鍊栓在家中且經常挨餓,社工員向警察機關求援,但並無法令規範,警察機關無法受理,社工員遂向「動物虐待預防會社」求救。 兒童保護歷史及立法 1963年制定通報法的範例,使得兒童保護正式成為政府政策。 1974年通過「兒童虐待防治與處遇法案」,並提出兒童虐待的定義:「對十八歲以下兒童有照顧義務之人,因疏忽或不當作為,使兒童遭受身體、心理、或性虐待的傷害,兒童之健康及福祉因而受到傷害或威脅」。 台灣兒童保護歷史及立法 台灣於62年訂定兒童福利法 70年代民間團體的積極運作 民間團體運用媒體力量,喚起社會大眾對兒童保護相關議題的覺醒,使兒童保護成為民間團體對政府強力訴求的政策。 82年「兒童福利法」修正公布實施 政府為宣示保護兒童最佳利益,為兒童保護政策的主要法源依據,明確規範「兒童最佳利益優先」、「責任通報制度」、「國家代行監護/親權」等兒童保護概念。 台灣兒童保護歷史及立法 92年合併兒童福利法與少年福利法 因應社會變遷及擬定相關法案補充原兒童福利法之不足,另考量兒童及少年之需求與問題。 這項法案賦予政府介入家庭,保護兒童及少年的公權力,內容包括:虐待發生時,政府必須介入調查評估與處遇、兒童人身安全受威脅時,政府採強制性或公權力的介入、提供家庭維繫或家外安置服務、父母責任及媒體限制等方面的規範。 台灣兒童少年保護方案 美國:1960年享利肯普(Henry Kempe)發表『受 虐兒童症候群』開始受到重視。 台灣:民國76年家扶基金會開始倡導兒童保護 觀念,本中心自78年7月正式接受高雄縣 政府委託此方案,並成立兒保專線,提供 兒童緊急救援,庇護安置,並巡迴各地進 行兒童保護宣導。 92年開始,高雄縣兒少保護工作邁入新紀元,由政府公權力站在兒保第一線,家扶中心社工人員則進行第二線的輔導服務工作。 兒童少年保護工作的意涵 廣義:其目的在保護孩童生長環境中的安全,終止任何危害孩子身心發展的不良待遇,以降低或減少各種傷害。 狹義:是指外人、父母、主要照顧者或家庭中的成員對未成年的孩子有虐待、遺棄、疏忽等情事發生,以致剝奪兒童少年的基本生存權益及影響身心發展時,政府國家需運用公權力介入,以保護之。 兒童少年保護以『孩子為主體,著重在家庭』為理念。 兒童及少年保護案件 一、受虐人數 根據內政部兒童局的統計,95年全國兒童少年受虐保護個案高達10,094人;受虐兒童少年人數平均每年增加一成,每55分鐘就有一個孩子受虐。 96年全國兒童少年受虐保護個案為5,727人。 97年全國兒童少年受虐保護個案為5,835人。 兒童及少年保護案件 二、施虐者身份 施虐者有8成以上是孩子的父母或主要照顧者。 兒童及少年保護案件 一、受虐人數 相關法令規範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92年5月28日公佈 ※所謂的兒童指未滿幾歲之人?少年是指幾歲以上未滿幾歲之人? 家庭暴力防治法87年6月24日公佈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86年1月22日公佈 責任通報制 兒童少年福利法規定,下列人員具有責任通報之義務: 醫事人員、社會工作人員、教育人員、保育人員、警察、司法人員及其他執行兒童及少年福利業務人員。 以上人員知悉有兒童少年遭受虐待之情事,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需向主管機構通報。 虐待的類型 身體虐待 精神虐待 性虐待 疏忽 1、何謂「身體虐待」? 指任何人對兒童施予過當的管教或懲罰,或任何非意外性、持續性之身體傷害,導致兒童死亡、外型損毀、任何身體器官功能損害者。 1、社會大眾之區分 正當管教- 父母基於愛及 管教,偶而以 手掌打孩子臀 部-『管教』 不正當管教- 用拳頭或工具 毆打孩子容易

文档评论(0)

霞霞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