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威尔《波莱罗舞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从《波莱罗舞曲》看拉威尔交响乐的创作特点 泉州师院教科学院 曾华宏 内容提要:拉威尔的交响乐是人类音乐宝库中的一朵绚烂奇葩,《波莱罗舞曲》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首。这既是一部最优秀的交响乐作品,同时又是二十世纪法国交响音乐的一部杰作,被誉为当代最珍贵的艺术纪念碑。本文从拉威尔的创作特征论述了波莱罗舞曲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拉威尔 波莱罗舞曲 创作特征 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 ,1875-1937) ,著名的法国作曲家,印象派作曲家的最杰出代表之一。七岁开始学钢琴,十二岁开始学作曲,十四岁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他一生创作的作品,涵盖了多种音乐体裁,有歌剧、钢琴组曲、舞剧、管弦乐等。其中,舞剧《波莱罗舞曲》的创作是他所有音乐创作中的最大亮点。 舞剧的体裁早在拉威尔之前就已确立,印象主义大师德彪西、斯特拉文斯基等分别写有多首舞剧。然而,拉威尔却以其印象主义作曲家特有的艺术精神和风范,为这种音乐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赋予了舞剧新的生命。 拉威尔青年时代在学院环境中已有标新立异的创作构思和不同一般的崭新印象的倾向,他的精神气质的发展受象征派诗人如马拉美的影响很大。但即便如此,对现代主义的倾心并没有使拉威尔走上绝路,相反的,人们认为拉威尔善于在“死胡同的尽头找到通向美丽的新田野的敞开着的大门”。①拉威尔的早期音乐受到印象主义思潮的影响,他的作品较多地体现了印象派的思想。但后来受夏布里埃和萨蒂的影响和对法国古钢琴音乐、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配器以及李斯特的钢琴写作的热衷,拉威尔转而追求更明确的音乐语言。他毅然放弃印象派的那些理想,回到更古老、更纯粹的法国音乐传统,同民族民间音乐、特别是西班牙民间音乐保持更为密切的联系,形成了所谓“法国新古典乐派”,并用一些富有独创性的和弦语汇、管弦乐音色、主题和形象、以及大胆引进的爵士乐音乐等,丰富了当时的法国音乐。但从后来的发展来看,他逐渐摆脱了印象主义美学思想的约束,写出了一些形象清晰、生动,色调明朗,在艺术上有许多创造并给后人以启迪和影响的作品。早期印象派音乐热衷于明暗对比、光明与阴影中神秘的游戏,而自我陶醉在冗长的印象中;而拉威尔作为印象派音乐家则大大发展了印象派音乐的表现力,他喜爱喷射出五彩缤纷,光彩夺目的人造烟火,喜爱富于诗意的洪亮的声响。拉威尔最重要的创作特征是对技术的尽善尽美的追求,尽管他技术高超,但对待每一部作品仍然是反复推敲、精心雕琢,不到极端完美决不罢休。他曾对他的传记作者马纽埃尔说:“我的目标是技术完美,因为我确知这一目标永远无法达到,所以我要求自己不断向它靠近。”因拉威尔这一癖好,斯特拉文斯基曾戏谑地地称他是位“精巧的瑞士钟表匠。”他对艺术持有自己的见解。他说:“严格地说,我不是一个‘现代作曲家’,因为我的音乐远不是一场 ‘革命’,而只是一种‘进化’。虽然我对音乐中的新思潮一向是虚怀若谷、乐于接受的,但我从未企图摒弃已为人们公认的和声作曲规则。相反,我经常广泛地从一些大师身上吸取灵感(我从未中止过对莫扎特的研究),我的音乐大部分建立在过去时代的传统上,并且是它的一个自然的结果。 《波莱罗舞曲》,正是拉威尔的这些创作特点的集中体现。该作品创作于1928年,是拉威尔最后的一部舞曲作品,是舞蹈音乐方面的一部最优秀的作品,同时又是二十世纪法国交响音乐的一部杰作,被誉为当代最珍贵的艺术纪念碑。拉威尔的所有作品几乎都洋溢着舞蹈的节奏,而这种魅力在《波莱罗》中表现得最为鲜明不可遏制。熟悉这首乐曲的人也许一听到它那著名的“纠缠不清”的节奏,眼前就会幻化出这样的情境:一间低等的西班牙小酒馆,一张残留着酒渍的大圆桌上,神情痴迷、一言不发的西班牙茨冈女郎在众多酒徒的喧闹、掌声和口哨声中不知疲倦地舞蹈……在这令人心荡神怡的音乐魔力的吸引下,舞台上所有的人们全都卷入这热情激昂的舞蹈之中,最后在狂热的气氛中结束。这是《波莱罗》第一次上演时的情境。 据说,此曲是拉威尔受著名舞蹈家伊达·鲁宾斯坦委托而作。民间舞蹈风格的旋律是这部作品的基础。舞曲开始,由小鼓和中提琴、大提琴的拨弦来表现波莱罗的节奏(铃鼓自始至终打着相同的节奏)。这种节奏持续四小节之后,从第五小节开始出现了第一主题,这个主题依次在长笛、单簧管等乐器上展开,音乐富有生气,给人以明朗、安静的感觉。乐曲的第二主题是第一主题的黯淡的答句,在第一主题重复两次之后进入,这一部分也是由两段组成,中间还使用了几个变化音。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穿插重复进行,没有展开和变奏,只是不断地更换乐器,音乐的力度也逐渐加强。全曲中,这种反复共进行了九次。 “波莱罗”作为发源于西班牙的一种风格轻快的舞曲,曾在肖邦时代盛行于法国巴黎和拉丁美洲,通常以四三拍子、稍快的速度,以响板击打节奏来配合,全曲由主部、中间部和再现部构成。但拉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