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主要内.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腐蚀主要内

蒈绪论 羃腐蚀定义与分类: 膂定义:腐蚀是材料与周围的环境介质发生化学作用而被破坏的现象。 莈腐蚀是一个自发过程。 芇腐蚀分类:腐蚀按表面形貌分为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 肃全面腐蚀也称均匀腐蚀,金属暴露的全部或大部分表面上腐蚀均匀; 薃局部腐蚀:金属表面上各部分的腐蚀速度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别是指一小部分表面区域的腐蚀速度和腐蚀深度远远大于整个表面上的平均指的腐蚀。 肀按腐蚀机理分为物理腐蚀、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等;局部腐蚀又有小孔腐蚀、应力腐蚀破裂、缝隙腐蚀、电偶腐蚀、磨损腐蚀等等。 肆物理腐蚀:材料单纯物理作用的破坏,一般是有溶解、渗透引起的,如熔融金属容器的溶解,高温熔盐、熔碱对容器的溶解渗透。 膃化学腐蚀:金属与非电解质直接发生化学作用引起的破坏。腐蚀过程是纯氧化还原反应,腐蚀介质与金属表面的原子直接碰撞而形成腐蚀产物,反应中无电流产生,符合化学动力学规律。 螀电化学腐蚀: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发生作用而引起的破坏。反应过程中有阳极失去电子和阴极获得电子以及电子的流动(电流),历程符合电化学动力学规律。 蒈腐蚀的危害与控制腐蚀的意义: 螅腐蚀危害极大,损失相当大,每年全世界因腐蚀报废的钢铁约占年产量的30%,各 工业国家因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甚至造成灾难性事故 膃 膁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基本原理 芀金属腐蚀有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两种 袈化学腐蚀是金属与非电解质直接发生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 芃电化学腐蚀是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发生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 薂他们的相同点:都是金属与周围介质作用转变为金属化合物的过程,发生的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蚇不同点:化学腐蚀氧化剂与金属原子直接碰撞化合形成腐蚀产物,氧化还原反应在同一反应点瞬间同时完成,反应中无电流产生,遵循化学反应动力学规律; 薇电化学腐蚀: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发生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破坏,氧化、还原反应是相对独立的且在金属表面的不同区域进行,有阳极失去电子阴极夺得电子,有电流产生,服从电化学动力学规律。 莃 羂电化学腐蚀的趋势 荿电化学腐蚀的阴阳极过程: 莅 阳极:M-2e→M2+ 蒃阴极:2H++2e→H2↑ 莃 或:O2+2H2O+4e→4OH- 袇电极电位:电极反应使电极和溶液界面上建立起的双电层电位跃称为金属在该溶液中的电极电位。电极电位表征了金属以离子状态投入溶液的倾向性大小,电极电位越负金属以离子状态投入溶液的倾向性越大。 莈金属电化学腐蚀的热力学条件: 薃热力学第二定律:ΔG=--nFE<0, 反应自发进行, 蒀E=Ek-Em>0,即金属电极电位小于(负于)介质中阴极元素的电极电位时,腐蚀可以自动发生。 蕿①在有氧的介质中,当金属的电极电位Ee,m比介质中氧的电极电位Ee,o更负时,金属发生腐蚀; 膇②在无氧的还原性酸中,当Ee,m<Ee,H时,金属发生腐蚀; 蚂③当两种不同金属偶接在一起时,电位较负的金属可能发生腐蚀,电位较正的则可能不腐蚀。 袁腐蚀电池 芁宏观腐蚀电池 羆一般形成宏观腐蚀电池有三种情况:(1)金属偶接 (2)浓差电池 (3)温差电池 螂微电池 节工业用金属及合金表面因化学不均一性而存在大量微小的阴极和阳极,它们在合适的条件下会构成微电池腐蚀系统。它们的分布以及阴阳极面积比都无一定规律,预防与控制比较困难。 蝿构成金属表面电化学不均一性的主要原因为: 蚅化学成分不均一 螂(2)组织结构不均一 蚃(3)物理状态不均一 蒁4)表面膜不完整 螈 袂腐蚀速度 袀电极电位决定电化学腐蚀的倾向性,不表示腐蚀速度,金属电极电位越负,电化学腐蚀的倾向性越大,但是并不表明它的腐蚀速度就越快。 衿腐蚀速度的计算: 蒇电化学腐蚀过程严格遵守电当量守恒定律,即阳极失去电子数与阴极夺得电子数相等。据法拉第定律,电极上溶解或析出1mol的物质所需要的电量为96500库伦,因此,已知腐蚀电流或腐蚀电流密度即能计算出所溶解或析出物质的数量。 羂腐蚀速度的表示法: 芁质量法(重量法):以腐蚀前后金属质量的变化来表示 蚀 K失重=(Wo-W1)/ST 芆Wo---初始重量,W1----腐蚀后质量,S—表面积(平方米),T---时间(小时) 莆深度法:以腐蚀后金属厚度的减少来表示 蚁 D=24*365K/1000γ=8.76K/γ(mm/a)毫米每年 肈D—腐蚀深度, γ---金属的密度,g/cm3 芈三、耐蚀性的评定: 蒆对受均匀腐蚀的金属,常以年腐蚀深度来评定耐蚀性的等级。对于一些要求严格的场合往往用十级评定标准,一般工程应用可用三级或四级就足够了。 肂三级: 一级 耐蚀 年腐蚀深度<0.1mm/a 螀 二级 可用 0.1~1.0 肇 三

文档评论(0)

花开一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