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公羊传之规范性命题论考-Core.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8 5 政法论坛 第 卷第 期 Vol. 28 ,No. 5 2010 9 Tribun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年 月 Sep. 2010 《 》 春秋公羊传 之规范性命题论考 朱 腾 《 》 , 春秋 最初是鲁国的史书 它以鲁国十二公的纪年为基准记载了春秋时代二百四十余年间的历 。 , ,《 》 史 这样一部普通的史书本不应在思想上掀起惊涛骇浪 但由于后世学者认为 春秋 是孔子为纠治 [1] “ ” , “ , ” , 《 》 礼崩乐坏 的社会现实而编修的 所谓 孔子成春秋 而乱臣贼子惧 因此 春秋 承载着孔子对王 。 ,《 》 ? 《 · 》 :“ 道的深邃理解 那么 春秋 所欲阐发的王道是以什么为核心理念的呢 史记 太史公自序 曰 夫 , , , , , , , , , , 春秋 上明三王之道 下辨人事之纪 别嫌疑 明是非 定犹豫 善善恶恶 贤贤贱不肖 存亡国 继绝世 补 , …… , , , , 。 , 敝起废 王道之大者也 夫不通礼义之旨 至于君不君 臣不臣 父不父 子不子 夫君不君则犯 臣不 , , 。 , 。 , 。 臣则诛 父不父则无道 子不子则不孝 此四行者 天下之大过也 以天下之大过予之 则受而弗敢辞 , 。” , , 《 》 、 故春秋者 礼义之大宗也 此处 司马迁非常明确地指出 隐藏于 春秋 中的王道是以明是非 辨善恶 , “ ” 。 “ ” 《 》 “ 为目标的 它意欲将行为完全纳入 礼义 的评价体系中 所谓 一字褒贬 正反映了 春秋 依据 礼 ” 、 。 《 》 “ 义 而对诸多历史人物及其行为之是非 善恶做出的判断 由于 春秋公羊传 极为强调并细致分析 一 ” , ,《 》 字褒贬 这种春秋笔法 因此对有关春秋学之法观念的研究而言 公羊传 的规范意识理所当然应引起 。 , , 《 》 法律史学界的重视 然而 就笔者所了解的情况来看 法律史学界对 公羊传 之规范意识的研究并不 ① , 《 》 充分 所以本文试图通过论述 公羊传 的礼义观及统摄于此种礼义观之下的诸多规范性命题来充实 既有的研究成果。 、《 》 一 春秋公羊传 的礼义观 《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