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与耕地保护.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地整理与耕地保护 罗剑朝 赵晓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 摘 要 针对我国耕地逐年减少,人口、粮食对耕地的压力日益突出,以及加入 WTO 可 能导致的耕地总量失衡的情况,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耕地保护和土地 利用战略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分析我国现阶段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各种矛盾入手, 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探讨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可能存在的方法。 关键词 土地整理 耕地保护 技术规程 中国虽然土地面积广阔,但却是世界上人均土地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我国人口众多、 人均耕地少,且总体上质量不高,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 土地利用的方式及对土地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展。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 的需要和促进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土地整理应运而生。面对我国十分有限的耕地资源, 从某种意义上讲,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战略的必然选择。 土地整理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中任何一方发生变 化,都会引起土地整理的重大变革。目前而言,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战略思想是“一手抓耕 地保护,一手抓土地整理”,其目的只有一个: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使之与社会经济发展对 土地利用组织的要求相适应。 一、开展土地整理的必要性 1994 年夏天,美国世界观察所所长 Lest Brown 在《世界观察》上发表了“谁来养活中 国”的长篇大论,对中国的粮食未来描绘出一幅十分暗淡的前景。他认为,中国农业环境和 条件不断恶化,土地已不堪重负,粮食供给存在着严重危机。他预测,到 21 世纪 30 年代, 中国的总人口将达到 16 亿,而同期中国的粮食产量竟下降 20% ,以人均粮食需求 400 公 斤计算,净进口量将达 3.69 亿吨,大大超出其他国家的净出口量。中国正开始失去自己养 活自己的能力,未来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养活中国,中国会饿死世界。此语一出立刻引 起国内外社会、经济学界的普遍关注。BROWN 先生虽然言过其实,但也绝非危言耸听。 粮食供应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粮食生产状况和粮食生产总量与耕地数 量、质量尤其是人均耕地数量和质量密切相关。在一定单产水平下,人均粮食占有量主要取 决于人均耕地占有量,这一点已为我国和国际实践所证明。因此,一个国家人均耕地的数量 和质量及其所提供的物质的数量和质量,是该国民族生存、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而面对我国人口众多、耕地减少、质量下降,人均耕地数量及质量恶化的不利条件下,以保 证耕地资源总量动态平衡的土地整理工作是迫在眉睫。 1.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和特点 我国国土面积 960 万平方公里,土地(广义概念)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中国是世界上 人口最多的国家,据统计,1999 年中国总人口达 12.59 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22% ,中国 人均土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1/3 多一点。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多三 少”,即总量多,人均土地少,尤其是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的后备资源少。 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量很大,但人均土地仅0.777hm2(11.65 亩)其中人均耕地仅为0.106hm2 (1.59 亩),只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的43% ,不到俄罗斯的 1/8,美国的 1/6,加拿大的 1/15, 甚至还不足印度的 2/3 。 1 自 1957 年来,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特别是进入 80 年代以来,据国家统计局资料,“六 五期间”,全国净减少耕地 235 万 hm2 ,年均 47 万 km2 ,“七五”期间,全国净减少耕地 123 万 hm2 ,年均 25 万 hm2 。1986~1995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