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范进中举鲁提辖拳打镇关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孔乙己 范进中举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小说。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注意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1.了解鲁迅、吴敬梓、施耐庵等著名作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 2.了解小说的特点及其三要素。 3.学习分析、概括小说的情节。 4.理解小说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5.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个性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7.学习在比较中欣赏小说这一文学作品。 8.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乃至社会的毒害。 9.学习如何阅读小说。 【指点迷津】 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读讲结合。读,即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要读懂读透,知道课文中哪些地方是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等。讲,即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要给予必要的讲解,如背景、人物性格、难以理解的词语等,以助于他们的深入学习,但不要面面俱到。 比如,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可以对学生进行下面的一些提示: 1.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这个年代的阶级情况是什么样的? 3.这个年代的读书人都走什么样的道路? 4.这个年代的人读什么样的书? 5.这个年代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6.作者为什么给主人公起“孔乙己”这个名字? 7.孔乙己心里有哪些痛苦?有哪些自鸣得意的地方? 8.众人是在哪些地方取笑孔乙己的?这什么他们不怕他内心更加痛苦? 9.为什么要写一个“丁举人”而不是一个“丁乡绅”、“丁老爷”、“丁大人”? 10.孔乙己这个人物有无原型? 11.为什么用“我”这第一人称?有什么好处? 12.怎么理解“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13.怎样理解孔乙己的“窃书不能算偷”这句话? 14.孔乙己不承认他的腿是被丁举人打断的,而说是“跌断,跌,跌……”,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 15.怎么理解孔乙己是“用手走来的”这句话? 16.大家都忘记了孔乙己,而只有老板还偶然一次记起了他,哪一次?说明了什么问题? 17.学习完了这篇课文,你归纳一下: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性格形成原因是什么?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通过以上的问题来导读课文,一般来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使他们加深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而且可以说,以上的问题解决了,这篇课文基本上就算掌握住了。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1.小说有哪些特点?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时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2.如何理解“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 这句话说明了孔乙己不伦不类的身分。“站着喝酒”说明他的经济地位很低,与短衣帮相似;“穿长衫”说明他是个读书人,但又无实力与其他穿长衫的为伍,可见他的不伦不类与众不同;“唯一”更说明了他的特殊性。这是肖像描写。这样的肖像描写在课文中还有很多的地方。 “清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加些伤痕”,说明他饱受生活的折磨,经常遭受欺凌和侮辱;“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说明他年老和潦倒落迫;最后一次来酒店喝酒的肖像描写(文略)直接暗示了孔乙己的生活悲剧。这处肖像描写说明封建科举制度不仅毒害了他的思想,而且摧残了他的肉体。 3.如“2”,《孔乙己》中有几次写了孔乙己的脸色,对这几次描写,你怎样理解? 对第一次描写的理解,如上文所述。第二次的“脸色”描写是在有人揭发孔乙己偷了书的时候,他“涨红了脸”说:“窃书不能算偷”,竭力地争辩,极力维护“读书人”的面子。这一方面揭露了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一方面表明他内心的羞愧,说明他不是惯偷,而只是不得已偶尔为之。 第三次是在有人问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