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之字用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之在文言文中常当代词.助词.动词用.其作用各不相同. 一. 作代词 1. 代人.如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她.代老妪. 2. 代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 3. 代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与坐谈.问之客曰.[之代[与徐公孰美这件事. 4. 指示代词.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之可译作[这.这样指上文[河内凶--亦然.[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说赵太后.[之译作[那样. 二. 作助词 1. 定语的标志.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代百司之职役哉.这里的[之连结名词性定语[百司和中心语[职役.可译作[的.表示限制的偏正关系.此句可译为[代管百官的职事呢?.过秦论中的[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两个[之分别连结形容词性定语[膏腴.[要害和中心词[地.[郡.表示修饰的偏正关系. 2. 补语的标志.如捕蛇者说中的[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之在这里作补语的标志.可译作[得.表示连结中心词[不幸和补语[甚. 3.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夫晋.何厌之有.这里[何厌是[有的宾语.提前了.此句可译为[晋国(的欲望).有什么满足的(可能)呢? 4. 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如劝学中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两个[之都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之字前是中心语.[之字后是定语.此句可译为[蚯蚓(虽然)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5.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如归去来兮辞中的[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里两个[之用在主谓词组之间.表示这一词组不能单独成句.此句可译为[(我)羡慕一切生物得到复苏的时节其时.感叹自己的年华行将结束. 6. 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表示它们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强调.突出这个介词结构的意义.(不译).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的[之.接在主语[寡人与介词结构[于国之间.强调[于国的意义.此句可译为[我对于治理国家.可算是尽了心的了. 7. 衬音助词(不译).用在表示时间的词或某些动词的后面.凑足一个音节.它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起着协调音节的作用.如劝学中的[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之嵌在时间词[须臾的后面.协调音节.作词缀.此句译作[比不上片刻学到的东西多.谏逐客书中的[由此观之.这里的[之接在动词[观后面.协调音节.无义.此句可译作[从这看来 8. 嵌在姓名中间.无实义.如[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若使烛之武见秦君.[介之推不言禄.[宫之奇谏假道中的[佚之狐.[烛之武.[介之推.[宫之奇. 9. 嵌在专用名词之间.无义.如病梅馆记中的[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前一个[之用在[病梅馆这个专用名词中.不译. 三. 作动词 用在处所句词前.可译作[到.往.去.如鸿门宴中的[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用在处所名词[沛公军前.作动词. 之 1.做代词: ①一般:第三人称的人、事、物 ②特殊: (1)第一人称:君将哀而生之乎 (2)指示代词:表复指,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故为之说 2.做助词: (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2)语气助词:调节音节,无意义。久之,蛇竟死/公将鼓之/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