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欢迎词 “导游欢迎词”一段美好旅行的开始,就好比一场戏剧的“序幕”,一篇精彩乐章的“序曲”,一部美妙作品的“序言”。中外游客都讲究“第一印象”,而致导游欢迎词是给客人留下“第一印象”的极佳机会,我们应当努力展示导游的艺术风采,使“美好开端”成为“成功的一半”。 导游欢迎词一、表示欢迎,即代表接待社、组团社向客人表达欢迎之意。 导游欢迎词二、介绍人员,即介绍自己,介绍参加接待的领导、司机和所有人员。 导游欢迎词三、表示态度,即愿意为大家热情服务、努力工作,确保大家满意。 导游欢迎词四、预祝成功,即希望得到游客支持与合作,努力使游览获得成功,祝大家愉快、健康欢迎词切忌死板,切忌沉闷,如能风趣、自然,会缩短与游客的距离,使大家很快成为朋友,熟悉起来。 来自上海的朋友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水电之都宜昌观光游览,我是你们此行的导游.我姓徐,大家可以叫我小徐或徐导,坐在我旁边这位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在接下来这段时间里将由我和王师傅带领大家一起游览我们美丽的三峡人家。在这里我首先送给大家两颗心。第一颗心是放心,我们的司机师傅有着多年的驾龄坐他的车可说是既快又稳,另一颗心是开心,也许我不是最好的导游但是我会用最真诚的心带领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如果大家在旅游途中有什么意见或要求请提出来我和王师傅会竭尽全力为大家服务.你的满意是我最大的心愿,希望我们宜昌的好山好水能给大家带来一份好的心情,再次预祝大家玩的开心游的愉快谢谢! (1)感谢语:对领队,地陪,游客及司机的合作分别表示谢意; (2)惜别语:表达友谊与惜别之情; (3)征求意见语:向游客诚恳的征求意见与建议; (4)致歉语:对行程之中有不尽人意之处,祈求原谅,并向游客赔礼道歉; (5)祝愿语:期望再次相逢,表达美好的祝愿。 游客朋友们: 我们的终点—三峡机场就要到了,徐导我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正像歌词所唱:伤离别,离别就会在眼前;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在这里,徐导我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在这短短的一天里,大家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谢谢大家带给我的快乐!如果一路上有什么不足之处,情大家多多指出,以使我不断提高;希望大家能再次来这里,参观我们的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到时徐导我再次来当你们导游;最后祝愿大家一路平安、合家欢乐、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概况 “三峡明珠·世界电都” 宜昌全市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下辖五县三市五区,总人口415万,其中市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人口133万。 历史 远古称西陵 距今20万年以前,清江流域就有“长阳人”在活动。 新石器后期遗址 夏商,为古荆州之域 春秋战国时为楚,史称“楚之西塞”,那时宜昌就建有城邑。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夷陵之名始建于史籍。宜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长达2288年。 其间,宜昌为历代县、郡、州、府、路的治所,曾经使用过夷陵、西陵、峡州、宜州、拓州、东湖等名,其中使用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是夷陵和峡州二名。 得名 夷陵 峡州 宜昌 东晋分夷陵西境宜昌县 清雍正十三年,升彝陵州为宜昌府, 宜昌之名沿袭至今。 历史文化 历史悠久的宜昌市,是古代巴文化的摇篮、楚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以及民族友好的使者——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这片神奇的土地,记录了无数古往今来的历史名人。古城周围山川形胜天下称奇,历朝历代三十多位赫赫有名的文学家、诗人、学者先后来过宜昌。他们无不陶醉于此,留连于斯。自唐宋以来,这里因地理位置偏远,又成为朝廷作安置处罚官史的地方,遭贬而来的有朝中正直大臣和一些不明不白被贬谪的文人学士。他们各自的经历和苦吟而出的无数诗文,又给这里留下一部值得研究的“古代贬官文化史”。 主要历史文化名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中国古代民族和睦使者美人王昭君、清代著名学者杨守敬等许多历史文化名人都诞生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著名诗仙李白、武圣关羽、茶圣陆羽以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等历史名人都在宜昌留下他们的足迹。 地理环境 宜昌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鄂西秦巴山脉和武陵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地貌复杂多样,境内有山区、平原、丘陵,大致构成“七山、二丘、一平 ”的格局,为鄂、渝、湘三省市交汇地。宜昌“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自古以来,宜昌就是鄂西、湘西北和川(渝)东一带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要道。 宜昌东西最大横距174.0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80.6公里。东邻荆州市和荆门市,南抵湖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