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表现成因及调适对策(附调查问卷).doc

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表现成因及调适对策(附调查问卷).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表现成因及调适对策 摘要: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作为道德失范行为的一种新类型,在现代社会中表现日益突出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可以归为四类,即色情与暴力行为、剽窃与侵犯行为、谩骂与攻击行为和诈骗与侵害行为。根据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我们从高校、网络与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出发制定了调适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表现、原因、对策 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是指个体在网络环境下缺乏网络道德的约束或自律而产生的一种非常态行为,它作为道德失范行为的一种新类型,在网络社会中表现日益突出。我们于2010年5月对集美大学师范学院、航海学院、财经学院等高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有效回收132份。根据我们调查发现,大学生作为网络群体中的重要成员,其道德失范行为比较严重,因而有必要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进行适当的调适。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表现 通过调查与分析,我们认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色情与暴力行为 色情与暴力行为是指网络主体浏览色情网页、制造和传播与色情、暴力有关的信息比如文字、图片、视频等,或进行色情聊天等行为。大学生的色情与暴力行为一般表现为浏览色情或者暴力网站,少部分大学生还存在非法传播色情暴力信息,甚至从中获利的现象。调查结果显示,从未浏览过色情网页的大学生只占29.8 %,而“偶尔” 浏览过和“经常”浏览过的大学生分别占43.5 %和6.7%。在大学生接触黄色、暴力网站的原因当中,大部分是出于“好奇”,或“跟风”,大家都去我也去。但大学生对浏览或传播色情网页的态度一般都是比较积极的。一半以上的大学生认为浏览色情网页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2.剽窃与侵犯行为 剽窃行为主要是指大学生剽窃他人的科研成果、侵犯知识产权,比如论文或其他数据资源。由于在网络社会中,信息的采集、复制、传输和处理等手段日益便捷,再加上相关的网络知识产权法规不完善,使得大学生的剽窃行为变得十分普遍。侵犯行为是指网络主体侵犯个人的隐私权、知识产权,或入侵他人计算机窃取资料等行为。据我们调查发现,在网上弄到过机密或他人的私人信息的占42.7 %,其中76%的同学认为这种行为“无所谓”。这说明大学生的侵犯个人隐私行为比较明显,并且大部分学生对此举造成的危害并没有客观的认识。 3.谩骂与攻击行为 谩骂与攻击行为是指网络主体在使用网络语言的过程中没有遵循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等网络道德规范而产生的任意辱骂他人和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等行为。大学生是进行网络交往的重要群体。但是有些大学生在进行网络交往时,出现了任意谩骂他人或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的现象。据我们调查发现,57.1% 的大学生在网上(比如聊天室、论坛、BBS等)发布自己的看法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更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出现的“人肉搜索”现象,更是将网络攻击延伸到了现实层面。如2007年的张殊凡事件,起因是CCTV在《净化网络视听环境迫在眉睫》报道中采访了北京市学生张殊凡,张殊凡在镜头里说道:“上次我查资料,突然蹦出一个窗口,很黄很暴力,我赶快给关了。”新闻一经播出,猫扑网站随即出现了多个帖子来攻击“很黄很暴力”这5个字,还有人制作了色情漫画图来影射张殊凡。这起事件严重侵害了张殊凡的身心健康,给她和家人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4.诈骗与侵害行为 诈骗与侵害行为是指网络主体利用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特征以匿名身份或假冒他人身份发布虚假信息,甚至对他人进行情感上、钱财上的欺骗和诈取等行为。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的普及,大学生网络欺诈行为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一部分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填报个人的虚假信息,假冒另一身份或利用网络交往中的一些漏洞获取不义之财。2010年5月,成都三名大学生因疯狂盗取千余QQ号,在半年内诈骗40余万元而被捕。这类行为不仅对公共财产和社会治安造成了破坏,而且更加损害了当代大学生健康向上的整体形象。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成因 1.高校不够重视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 现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内容和形式都存在与时代脱轨的状况,大学校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走过场、形式主义现象严重。尤其在如何进行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上出现问题,道德教育只强调抽象的道德原则,而不太重视人格的培育,忽视了道德习惯的培养。此外,在教师配备、教室使用与课时安排上,思修课程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2.社会转型时期道德观与价值观的嬗变 首先,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剧和新的社会冲突的涌现,置身于校园的大学生脆弱的心理难以适应社会冲击,产生了许多的心理困惑与障碍,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浮躁化、世俗化甚至庸俗化的言行。其次,部分大学生对目前的社会风气不满意,对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贫富差距加重、与存在的诸多问题表现出了较强的负面甚至偏激倾向,影响到了网络道德规范的形成。再次,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