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附件:候选人基本信息情况表
姓名
潘纲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76.10
民族
汉
毕业院校
浙江大学
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最后学历
研究生
学位
博士
所在学校
浙江大学
职称
教授
研究领域或方向
普适计算、人工智能、脑机融合
通讯地址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计算机学院
邮编
310027
办公电话手机电子邮箱
gpan@zju.edu.cn
候选人
工作
简历
起止年月
地点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2003.12-2005.12
杭州
浙江大学
讲师
2005.12-2011.12
杭州
浙江大学
副教授
2011.12-至今
杭州
浙江大学
教授
2007.2-2008.1
美国洛杉矶
加州大学
访问学者
2008.8-2008.9
美国洛杉矶
加州大学
访问学者
候选人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主要创新成果:
候选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人机物”融合环境下的智能系统研究,其目标是建立自适应强、交互自然、便捷舒适、“人机物”高度融合的生活与工作的智能环境。围绕该目标,候选人陆续从智能环境的用户感知、系统构建、脑机互联等三个角度展开研究,至今共发表学术论文10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1篇,如TPAMI、TIP、TNNLS、ACM Computing Surveys、ICCV、CVPR、IJCAI、Ubicomp等一流期刊与会议,绝大部分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9项(其中第一发明人11项)。研究成果获两项IEEE最佳会议论文奖、一项CCF A类会议最佳论文提名奖(大陆首次),被20多位ACM/IEEE Fellow积极引用与评述,并受诺贝尔奖获得者G.Edelman大力肯定。获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2014),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013),获2014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2完成人)、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2完成人)。
主要学术成果包括:
1 智能环境的用户感知方面,围绕身份感知与行为理解,提出了高效的三维人脸身份识别模型与算法,发展了融合多源异构数据的个体行为与群体活动的建模、识别、预测等一系列方法,拓宽了智能环境中对用户的感知方式,获国际同行广泛认可。
用户的自动身份感知与行为理解,是智能环境实现个性化与自主性的重要前提条件。候选人近十年来围绕此问题,做出多项开拓性工作:1)以三维人脸身份感知与认证为切入点,致力于人脸曲面形变建模、形状表征、活体检测、数据质量提升等重要问题,大大提升了表情变化情况下的三维人脸识别性能,是国际上该方向的早期研究者之一。成果持续发表于CVPR、ICCV、IEEE TIP等国际一流会议与期刊上,单篇最高引用150多次(据Google Scholar,下同)。获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与积极评价,引用的作者包括十几位IEEE Fellow;2)以用户移动轨迹为主线,提出了融合多元异构数据的行为建模、识别、预测等方法,有效揭示了个体行为、社会活动、城市区域的动态变化及内在关系。
IEEE Fellow、IEEE PAMI汇刊前主编K.Bowyer第一作者撰写的综述论文(已被引用近千次)将申请人第一作者发表的两篇论文都列为三维人脸识别的代表性方法,并大段篇幅分别进行介绍;
IEEE PAMI汇刊前主编、美国AAAS院士、ACM 与IEEE Fellow、国际生物认证著名专家A.K.Jain,IEEE Fellow、美国光学学会Fellow、著名会议IEEE ICIP创始主席Alan C. Bovik,美国AAAS院士、IEEE Fellow、IEEE Signal Processing期刊前主编Shih-Fu Chang等著名学者在其合作论文中,将申请人为第一作者的论文作为代表性方法进行介绍;
部分原创思想被国际同行跟踪并扩展。例如,关于三维人脸对称分析的原创思想,被IEEE Fellow汤晓鸥教授等采用与扩展发表在顶级期刊IEEE PAMI上,被法国INRIA学者Combes等扩展发表在国际一流会议CVPR08上;
异构数据融合的用户行为活动建模及应用获ACM Ubicomp’2015最佳论文提名奖(Honorable Mention Award,大陆首次,CCF A类会议);移动轨迹预测的工作获IEEE CPSCom’13最佳会议论文奖;
关于移动轨迹的综述文章分别发表于IEEE Communications(2013,IF=4.007)与ACM Computing Surveys(2013)两个著名期刊;
受邀在中国生物特征识别会议CCBR 2013上做关于三维人脸识别的大会主旨报告。
2 智能环境的系统构建方面,建立了用户-服务双重耦合集成、双向感知交互的的服务建模与协作方法,为智能环境服务自适应弱、无缝任务迁移等关键问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