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组-大连化物所-中国科学院.DOC

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组-大连化物所-中国科学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2014年度冠名奖公示材料(集体) 被推荐集体名称 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组 负责人姓名 包信和 申报冠名奖奖项名称 特别贡献奖 被推荐集体人员情况 职工:11名;研究生:54名;返聘职工:2名 主要事迹:(800字,小四宋体,单倍行距。有获奖、专利、专著、论文等,请复印首页附后) 2014年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组在纳米限域催化理论的理解和拓展取得系列进展: 1)利用1D碳管限域得到高活性高稳定性的Pt纳米团簇催化碳氢化合物氧化反应;发现碳管限域效应促进非常规Re纳米线的自组装;通过理论研究揭示了限域效应对金属催化性能的调变规律和本质。 2)在2D限域催化研究中发现分子在BN/金属和石墨烯/金属等界面上进行插层反应的普遍性;实现利用2D石墨烯和BN结构来促进金属催化反应;提出“Catalysis under 2D Cover”的新概念。 3)利用碳封装过渡金属纳米粒子(如Fe,Co, FeCo合金)用于HER反应并表现出高活性和高稳定性;设计合成具有超薄石墨烯层(1-3层)封装的CoNi纳米颗粒来增强了金属纳米粒子向石墨烯层的电子传递作用,在酸性电解水体系中表现出了优异的析氢性能;制备了氮掺杂碳纳米管封装FeNi合金纳米粒子催化剂,其作为DSSCs对电极材料显示了优异的I-/I3- 氧化还原反应催化活性。除此之外,研究组在纳米氧化物的尺寸效应和界面限域效应的微观理解、非常规新型热电材料的探索、中高温电化学催化CO2还原等新方向也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 研究组另一方向是针对甲烷、合成气高效利用和转化等重要工业过程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一些重要进展。1)构建了硅化物晶格限域的单铁中心催化剂,成功地实现了甲烷在无氧条件下选择活化,一步高效生产乙烯、芳烃和氢气等高值化学品;结合原位表征和理论计算,从原子水平上认识了催化剂单铁中心活性位的结构和反应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上(Science, 2014, 344, 616-619)。2)利用SiC耐腐蚀和良好的导热性能用作乙炔法制氯乙烯的无汞催化剂的载体(专利申请号201410432919.8,Nat. Commun.2014);在此基础上对催化剂组成和结构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了活性和稳定性,即将到企业进行现场小试测验。3)合成分子筛基复合催化剂在限域环境下通过非费托路径进行合成气一步法制低碳烯烃。 全组2014年共发表论文30篇,包括Science、Nat Commun、PNAS、Angew Chem等;申请专利20件;研究组负责人包信和院士获得第六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并作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杰出者”入选“2014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研究组相关科研成果“甲烷高效转化研究获重大突破”入选“201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甲烷催化直接制乙烯的研究进展”入选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