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垦吉
寸F习
《新青年》用一系列在当时振聋发聩的文字推动着古老的中国进入现代,也让自身成
为后人谈论不尽的话题。但“对《新青年》杂志的研究不过是近年来学术界兴起的事情,
如果说有关‘五四’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那么真正意义上的《新青年》研究则可以说是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因此,将《新青年》作为一个‘整体’去把握应该是
学术研究的一个崭新且有实际意义的命题。①张宝明的《多维视野下的(新青年研究》
(2007)分别从知识经济学、文化社会学、知识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角度对《新青年》进
行整体把握,探索蕴藏于其中的现代性,但却未涉及到《新青年》中的“科学”因素。
革命“使基督教兴起以来产生的一切事物相形见绌,同时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降到仅仅
是一支插曲、仅仅是中世纪基督教体系内部改朝换代的等级”,“它作为现代世界和现代精
神的真正起源赫然耸现出来”@。笔者认为,西方的“科学”作为最明显的异质元素⑨进入
中国之后,在与中国传统的碰撞中,不光自身发生了微妙的变迁,而且催生并影响了文学
革命,使后者成为中国由传统迈向现代过程中最夺目的光点。
这种碰撞所造成的结果持续至今。《汉语大词典》中对“科学一词这样定义:“1.科
举之学。2.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又特指自然科学。3.合
乎科学的;合理的。而今天的人们对第1种含义已经不复熟悉,只在第2、3种含义上使
用“科学一词。《汉语大词典》解释“文学”一词有9种含义:“1.文章博学。孔门四科
之一。2.儒家学说。亦泛指文章经籍。3.儒生。亦泛指有学问的人。4.学校,习儒之所。
5.文才;才学。6.特指有关狱讼的文书、文件。7.南朝宋东观设置的四门学科之一。8.官
名。9.以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现实的艺术。’’而今人则只在第9种含义上使用“文学”一
词。这种意义的变迁如何发生?我们不由得把目光聚焦在《新青年》杂志上。
这份断断续续出版了九卷五十四期的月刊④持续不过数年,却提出了“科学”与“民
主的响亮口号,发动了“文学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篇章。而今人所使用的
①张宝明:《多维视野下的(新青年)研究·前言》,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聊【美】赫们特·巴特菲尔德著,张丽萍、郭贵春等译:《近代科学的起源》,北京:华夏f};版社,1988年版,第3页。
@按:中国有无科学这一命题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但奉文中运用的“科学”一词对胞西方的近代科学体系,冈此
笔者认为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米说是异质元素。
人杂志。故谈论作为‘五pq’新文化‘经典文献’的《新青年》,我主张仅限十前九卷。”见陈,F原:《触摸历史与进入
五四》,北京g北京人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
1
“科学’’与“文学的含义也在彼时逐渐定型。我们不禁思考,这个转变是如何发生的?
在转变过程中两者之间有无相互影响?有影响的话是互利的还是互碍的?本文以人民出
版社1954年影印本《新青年》九卷为基础,试图梳理其中的“科学一词的含义变迁,
辨析文学革命的发起者与重要参与人的知识结构与科学意识,分离文学革命理论中的科学
因素,展现科学与文学这两门在现在看来异远大于同的学科在当时的特殊国情下呈现出的
相辅相成的状态。
《新青年》的研究状况正如上文所引的张宝明之语,大多散见于对血四运动的研究之
中。海外如华裔学者周策纵的《五四运动史》(1989)系统考察了五四运动的来龙去脉,
重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在第三章和第七章讨论新文化运动的开端与发展时,谈到《新青
年》的创办与其观念的传播。另有薇拉·施瓦支(Vera
Schwartz)的《中国的启蒙运动一
年》均有涉及。国内关于五四运动的研究经久不衰,单是每隔十年的纪念五四运动学术研
讨会上的成果就林林总总,不乏精彩之作。面对繁杂的历史和研究状态,陈平原的《触摸
历史与进入五四》(2005)试图通过史料、文本、细节来还原一个真实的五四,并将《新
青年》置入思想史视野来考察。
近年来集中研究《新青年》的主要有李宪瑜的博士论文《(新青年杂志研究》(1999),
从杂志角度重新审视《新青年》,关注其出版与编辑、编辑者及方针的不断转化、撰稿人
的构成、杂志运作中的“策略”、杂志的栏目及相关文体。李永中的博士论文《探索现代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高级中学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含答案).docx VIP
- 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ppt VIP
- 《周杰伦全方位介绍》课件.ppt VIP
- 2024-2025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含答案).docx VIP
- 《诗词里的科学》考试题库资料300题(含答案).pdf VIP
- 2025-2030中国氯霉素滴眼液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docx VIP
- 2024-2025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含答案).docx VIP
- 《财经应用文写作》(第二版) 课件及习题答案 第四章 调研文书.ppt VIP
- 生活适应四年级上册 食物安全 教学课件.pptx VIP
- 食品粉碎机械设备.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