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不持金錢學處指南
1、捨墮第18條︰「任何比丘,自捉持金銀及錢,或令捉持之,或受其留置者,尼薩耆波逸提。」
違犯之三種情形︰
自己接受金錢。
指使他人為自己接受金錢。
允許他人將錢放在自己身旁或為自己保管金錢。
2、捨墮第19條︰「若比丘以任何型態的金、銀或錢從事交易,尼薩耆波逸提。」
3、比丘如何接受如法必需品 「如法必需品」」與「如法資具」是同義詞。巴利語kappiya
「如法必需品」」與「如法資具」是同義詞。巴利語kappiyaü,古譯為「淨」,意為「允許的」、「如法的」。而paccaya是指「資具」(衣、食、住、湯藥)。
如果施主(dàyaka)手中拿著錢或紅包說︰「尊者,我想供養您」,那麼,比丘就不能接受並且應說:「比丘不可接受金錢。」或「這是不許可的。」等拒絕金錢之語,否則就成了默然允許;亦不可教他交給某人或放在某處。假設施主將錢或紅包放在比丘的身邊,說:「這是供養您的。」比丘拒絕他,說:「這是不許可的。」但是施主仍然回答說:「我已經把它給了您。」說完就離去。然後,如果另一位居士前來,問道:「尊者,這是什麼?」比丘可以將剛才的對話告訴他。如果這位居士說:「尊者,讓我將它保存在安全的地方,告訴我一個安全的地方吧。」於是一起走到一安全處之後,比丘可以說:「這地方是安全的。」但不可以說:「將它放在這裏。」只是一句話的差別,就決定是如法或不如法。(根據《Vimativinodan?》中說:如果他說「將它放在這裏。」那就是接受金錢,犯尼薩耆波逸提罪。)總之,比丘只能解釋剛才發生的事而不能講︰「你拿走」、「你看著辦」、「你去處理」、「你知事看事」等語。
若施主拿著錢但並沒有說要供養給比丘,而只是問︰「尊者,您有淨人嗎?」或「請問您的淨人是誰?」比丘則可指出誰是淨人。
若施主說︰「我要供養您如法必需品/資具(價值若干元),請問您的淨人是誰?」那比丘就可告訴他淨人是誰,但不可說「交給」誰,提及「交給」誰就有接受和指使金錢的意思。
施主須知︰
為了避免比丘犯戒,施主最保險的邀請法是先把錢交給淨人,然後再跟比丘邀請說:「我要供養您如法必需品,價值若干元,已交代給某某淨人。當您需要任何如法必需品時,可以向他提出。」
也可將錢交給淨人之後說:「請向某某尊者如法邀請說:『某某施主供養您如法必需品價值若干元,如果您需要任何如法必需品,可以向我提出。』」
施主若說:「我要供養您如法必需品的基金若干元,已經託付給您的淨人。」則表明供養比丘的是錢(基金),比丘聽了若接受就犯捨墮。
比丘拒絕金錢後,受過教導的淨人可主動接受該金錢,然後向比丘邀請說︰「某某施主供養您如法必需品價值若干元,如果您需要任何如法必需品,可以向我提出。」那比丘則可接受其邀請。若淨人並沒有作邀請而把錢拿走,比丘也無可奈何。
門答卡允許(Me?óaka Kappati)︰
「諸比丘,[若]有信、淨信的人們,他們將金[錢]放在淨人的手中,[說]:『用這[錢]給與(供養)尊者所允許的[物品]。』諸比丘,我允許你們接受由此[而得]的那允許的[物品]。
然而,諸比丘,我不說[你們]能以任何方式接受、尋求金銀[錢]。」。
比丘可以事先或事後(即沒供養時)教導淨人或施主有關戒律允許的供養方式,但不可當場教導,因這有暗示和冀望下次供養之嫌。比丘有金錢執著才會暗示或教導,故比丘應少欲知足,從金錢欲望的羅網中解脫出來。若他們當場問及,比丘才可回答或教導,但當下不能接受金錢供養。
若施主供養金錢時,比丘唯有拒絕,但應盡量善巧應付,避免讓周遭或施主產生不悅或誤會。即使別人生氣,比丘也不應講任何話語,諸如「這錢是不行的」等。施主也許會不悅道:「您怎麼可以說我的錢是不行的?」或「您怎麼都不給我機會種福?」「您怎麼都不慈悲……」。於此,比丘絕對不能為了讓信徒種福或慈悲而接受金錢。但在事後,比丘可讓施主了解比丘不持金錢的戒律和佛陀對比丘的教誡。
比丘也應知不適宜去的去處(捨墮道場)和場面(比如有供養金錢的齋僧大會或法會),免得到時讓周遭惱怒尷尬或自己犯戒。
若施主不懂以如法方式供養比丘而使該金錢讓淨人拿去後處理不當或私用,造成施主的損失或不符合施主之意,比丘也無可奈何,因為比丘不能支配和保管金錢。若施主以如法方式供養而淨人不依交代或不當處理,比丘應告知施主取回,以保障施主的權益。若不告知施主,比丘將犯惡作罪。(詳見捨墮第10條)
淨人若自作主張或不當處理有犯什麼過失嗎?若施主已作邀請,則此淨人侵犯到三寶和施主權益。論其果報,可參考頻婆娑羅王過去世的親戚曾因偷吃將要供養三寶的食物而墮落餓鬼道受苦的故事 詳見帕奧禪師講述《轉正法輪》
詳見帕奧禪師講述《轉正法輪》,同書異名《顯正法藏》304頁。
即使淨人吃錢或捲款而逃,比丘亦不可以此為由而自己持錢。比丘應從金錢的
文档评论(0)